阿勒頗聖厄里亞堂

阿勒頗繼待德區的馬龍尼禮主教座堂八年來沒有禮儀與信友,如今再次閃耀光芒。這座主教座堂建於1873年,近來在援助苦難教會等恩人的援助下,恢復原貌、重啟大門。阿勒頗馬龍尼禮總主教接受本新聞網採訪,講述戰火中百姓的心聲與困境 。

(梵蒂岡新聞網)敘利亞戰爭連年不斷,導致阿勒頗馬龍尼禮主教座堂嚴重受損。在援助苦難教會等恩人的資助下,這座聖堂獲得40萬歐元的重建善款,並在長期的修繕工程結束後,今年7月20日舉行重啟聖堂及再次祝聖的典禮。阿勒頗馬龍尼禮總主教托比(Joseph Tobij)向本新聞網指出,「這是個希望與重生的標記,不僅在物質方面,對整個團體而言更是如此,儘管赤貧造成本地基督徒的人數持續減少。極度的貧窮與制裁息息相關,因為制裁導致手無寸鐵的百姓生活愈加艱難」。

阿勒頗繼待德(Al Jdeydeh)區的馬龍尼禮主教座堂興建於1873年。2013年,聖戰份子為了摧毀基督信仰在該國的所有標記,搗毀了這座聖堂。托比總主教表示,「重建的首要難題是領取經費,這些款項在援助苦難教會組織的協調和支持下抵達。另一項挑戰是要依照原樣,重建木製的屋頂。由於我們當地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委託了意大利建築師設計木製的屋頂」。托比總主教感謝援助苦難教會等所有的恩人,讓他們得以實現計劃。總主教說:「倘若沒有援助苦難教會的協助和恩人們的慷慨奉獻,我們就無法重建主教座堂,藉以持續祈禱並在信友心中傾注希望。」按照援助苦難教會基金會提供的數據,敘利亞首都在2011年戰爭爆發前,原本有18萬名基督徒,如今只剩下3萬人。

托比總主教向本新聞網介紹本次聖堂重啟的項目。他說:「這是我們馬龍尼禮的主教座堂,我們中斷在這裡的禮儀長達八年之久,因此對我們而言,現在是整個教區的關鍵時刻。主教座堂的重啟象徵著恢復正常生活,所以它是個希望的標記、重建的訊息,不僅是磚瓦石塊的重建,更是團體的重建。再者,這也是在告訴阿勒頗、敘利亞和全世界的人們,我們依然在這裡,我們仍在此地生活。儘管基督徒的人數大幅減少,我們依然臨在。」

關於敘利亞當前的處境,這位總主教說:「就安全來說,除了敘利亞北部和西北部的特定地區以外,局勢已有所改善。然而,有一種戰爭比炸彈更糟糕,那就是近來不斷加重的經濟制裁戰爭,直接造成的後果是貧窮嚴重加劇。舉例而言,一名國家公務人員的月薪大約是20歐元,這樣你們就能想像,即使沒有炸彈,依然苦不堪言:醫藥和各類機械短缺,而一切都是制裁和禁運造成的,經濟運作還沒上軌道。這令百姓倍感憂傷,感到前途慘淡、前景未卜。因此,很多人還指望著西方夢,渴望逃離這裡、逃離飢餓。」

針對如此處境,托比總主教「呼籲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為他們祈禱,因為祈禱能成就許多事,祈禱是個超過人力所及的現實因素。上主臨在於祈禱內施展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