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11月26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勉勵眾人反思自己如何能對窮人更慷慨,從小事開始。教宗警告說,慷慨的敵人是消費主義,因為它導致我們做出超出需要的消費。
在福音中,耶穌多次將富人和窮人做對比,我們想想富翁與乞丐拉匝祿的比喻或富少年的事蹟。耶穌說:富人非常難進天國。教宗指出,有人把基督稱為共產主義者,然而,主耶穌說這話時,知道在財富背後始終存在惡神,即世俗的首領。因此,耶穌說:「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金錢。」(瑪6:24)同樣,當天福音中也有富人和寡婦的對比(路21:1-4)。富人把他們的獻儀投入奉獻箱內;貧苦的寡婦把兩文錢投入裡面。教宗強調,這裡的富人與之前的富翁不同。他們並不壞,似乎是好人,去聖殿做獻儀。主耶穌透過這一對比,想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

祂說,寡婦投擲的比其他所有人都多,因為她奉獻了她所有的一切。她這麼做,因為她信賴天主,是在踐行真福八端的教導,對她而言,上主遠超越其他一切。面對全球貧困的數據,面對死於饑餓、缺吃少藥的孩子,我們應當問一問自己:我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教宗說:這是一種慷慨的召喚。慷慨是日常生活的舉動,我們需想一想自己怎樣能對窮人、對有需要的人更加慷慨,更多地幫助他們?有人說:我們也是勉強維持到月底。但你總能剩下一些零錢吧?

讓我們從小事開始,去看看我們的房間,翻一翻我們的衣櫃,數一數自己有幾雙鞋?我認識一位主教,他有40雙鞋子。如果你有這麼多,你可以捐出一半啊!有多少衣服1年只穿1次或根本用不上呢?把我們所擁有的與他人分享就是一種慷慨的方式。
教宗隨後講述了另一位女士的故事。這位女士每次去超市購物,都會拿10%的錢為窮人買東西,給予窮人「什一奉獻」。教宗再次強調:我們能以慷慨創造奇蹟,在許多小事發揚慷慨的精神。我們沒有這樣做,也許因為我們不曾如此想過。福音的教導讓我們思考如何能更加慷慨?就那麼一點點,不需要多!

今天還有另一種疾病,這是反對慷慨的疾病——消費主義病——活著就是為了買、買、買。

教宗勉勵眾人走慷慨的道路,從「家庭巡視」開始,想一想:有哪些東西是自己不需要卻對他人有用的,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簡樸些。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擺脫極其危險的消費主義,以免被奴役,陷入對消費的依賴,因為消費主義是一種精神疾病。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慷慨的恩寵,好使我們心胸寬廣、豁達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