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分類:教會訊息

讓我們偕同青年人 將福音帶給每一個人

教宗方濟各
2018年普世傳教節文告

讓我們偕同青年人 將福音帶給每一個人

親愛的青年人,我想和你們一起深入思索我們從基督那裡所領受的傳教使命。在此我不僅要對你們說話,也要對所有在教會內以天主子女的身分,活出非比尋常而又冒險犯難的人生的基督徒們說話。我之所以要透過這次與你們的交談向所有的人發言,是因為我確信:當我們對基督的信德向著祂所託付給我們的傳教使命開放時,將永保長青。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世時,經常流露對青年人宏大的愛和關懷;他曾說過:「傳教使命重新煥發信德。」

(《救主的使命》2)
即將在10月(傳教月)於羅馬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正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在信仰的光照之下,更完全的了解:主耶穌想要對你們青年人說什麼?祂又要透過你們,向所有的基督信仰團體說什麼?
人生就是傳教使命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是一份傳教使命;我們是為此而生活在這世界上。「被吸引」和「被派遣」這兩種不同的動態,讓我們的心感受到由愛所生的內在力量,尤其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更是如此;它們給我們的未來提供應許,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方向。青年人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對我們的推進和吸引。喜樂地活出我們對這個世界所應負的責任,是一項極大的挑戰。我清楚知道青年人人生中的光明與黑暗;當我回想我的青年時期和我長大成
人的家庭時,我記起了我的盼望所帶來的力量――我期待擁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身處這個世界,並非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因如此,使我們隱約意識到,原來有一個至關重要的行動,已先於我們發生,而使我們存在。我們每一個人都受召思索此一事實:「在這世上我就是傳教使命;我是為此而在這世界上。」

(《福音的喜樂》,273) …

閱讀全文

耶穌會中華省會士金慶 暨頤福園30周年慶

耶穌會中華省金慶會士暨頤福園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於9月29日上午10時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舉行,來自聖家堂與古亭耶穌聖心堂的兩個獻唱聖詠團早早抵達神學院聖堂練唱,優美的歌聲響遍神學院;儘管斜風細雨,天候微涼,依舊擋不住絡繹抵達教友的熱情,神學院的聖堂很快地就坐滿了人,連走道、川堂都排滿了臨時座椅,場內氣氛非常熱鬧。


今年有11位已屆耄耋之齡的神長接受金慶祝福,除了陳宗舜神父及弘宣天神父慶祝晉鐸50年外,還包括余理謙神父、潘振國神父與馮德山神父(領受鐸品60年)、陳禮耕神父(領受鐸品60年、入會60年)、李安德神父(領受鐸品60年、入會75年)、沈賚伏神父與張宇恭神父(入會60年)、劉勝義神父與陳瑾璋神父(入會75年),這些神長們奉獻一生的精神令人敬佩,其中5位神父目前已住進頤福園。

座落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內的聖若瑟頤福園於1988年在羅光總主教祝聖下落成啟用,主要是耶穌會為照顧傷病及老年會士,至今已30年,在這靜謐的園內,已有上百位會士弟兄在此接受照護。人生無論深廣 天主都記掛慶祝活動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團體院長詹德隆神父帶領大家會前禱開始,活動首先觀看了耶穌會通訊傳播中心特別為這11位神父製作的回顧影片,以及頤福園吳瑛蘭主任製作的頤福園介紹,不少在場的教友觀看後,眼中泛著淚光,誠如影片中所說,人的一生可能很長,長到漫無盡頭,但人生也很短,有如白駒過隙,有的人生命豐富多彩,寬廣無限,有的人生活樸實,深刻雋永,但無論是深是廣,天主都記掛著每一個人。

耶穌會中華省省會長周守仁神父也特地從香港飛來參加,他感謝大家的支持。他說,在耶穌會的眾多會士裡,有些人很出名,有些人默默奉獻,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才華,天主創造我們,因此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不同神父的美善、努力及慈愛,看到天主豐富的面貌。
在慶祝活動中,晉鐸50周年的陳宗舜神父及弘宣天神父分享感言,陳宗舜神父因為身體不適,他的感言由詹德隆神父代為宣讀,陳神父表示,在他擔任神父的50年中,天主將他的貧窮變成富裕,將他的軟弱變成堅強,他還發現天主賜給他的與他本來就有的很不相襯,而天主就是這樣選擇了他;在50年的司鐸牧靈工作中,他一直祈求聖德,也準備永生,他也期望在這條路上,要很勇敢地把這個信仰具體化,讓我們所接觸的人都能接受這個信仰。
陳宗舜神父在神學院教授教會歷史,並負責神學院圖書館,但他最喜歡做的事則是向慕道者講授信仰,根據保守統計,在他47年的道理福傳中,大約有1000人在跟著他聽道理之後領洗。目前在中央研究院擔任研究助理的鍾筱妤說,當初她在保祿書店的修女介紹下,每周固定1天在下班後,晚上從南港到輔大跟陳神父聽道理;她說,陳神父的道理講得非常生動活潑,一點也不沈悶,而且會讓人打從內心,將道理融入生活中。

另外,被許多教友暱稱為「老弘」的弘宣天神父分享感言中說,他自1968年來到台灣,在新竹晉鐸至今,他感受到許多人對他的信任,這份相信及友誼帶給他很大的喜樂,也讓他始終心懷感激。天主教博愛基金會董事范姜群暐說,以前在大學時,弘神父會約他們談話,但大家總有許多不同的藉口想要躲避,但道高一尺,老弘總是魔高一丈,而且老弘很少找女同學談話,因此每每引起基督生活團中的女生抱怨,但老弘的說詞是,我幫你們訓練未來的丈夫啊!弘神父為了照顧這些大學生,總是全台灣跑透透,因此他的羊群總喜歡戲稱老弘是台灣「省長」。
在慶祝活動之後是感恩彌撒,由耶穌會中華省會長周守仁神父主禮,40多位神父共祭,另外,還有住在頤福園的高齡神長也共襄盛舉,包括9位神父坐在輪椅上,彌撒前,青壯派的裴育聖神父特別為這些年長的弟兄披上彌撒用的紅色領帶,令人感動。彌撒中,詹德隆神父講道時說,在頤福園慶祝成立30周年之際,我們看到許多住在這裡的神父,他們走過了很長的人生道路,他們熱心福傳,奉獻一生,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永生的種子。

輔仁大學前副校長胡僑榮表示,這些值得敬佩的耶穌會神父們走過輝煌的人生後,進入頤福園休養,最後安息在彰化靜山,就好像是一條朝聖之路(Camino …

閱讀全文

中梵就主教任命問題簽署臨時性協議

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副祕書長卡米萊利蒙席,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於9月22日在北京針對天主教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了一份臨時性協議,祈願它能對在中國的教會信仰生活、中國人民的福祉與世界和平作出積極的貢獻。

很長時間以來,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斷地接觸,以商討共同關心的教會問題,推動進一步的合作關係,本月22日梵蒂岡外交部副部長安東內伊.卡米萊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王超,分別作為梵中雙方的代表團團長,在北京舉行了一次會談。
在此次會談期間,兩位雙方代表簽署了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該項臨時性協議是一個循序漸進和相互靠近的成果,是經過漫長過程的慎重商討後簽署的,協議也將就其本身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性的評估。協議亦涉及教會生活極其重要的主教任命問題,並為更廣泛的雙方合作創造條件。
雙方的共同期望是該項協定能促進一個富有成果和遠見的雙邊對話,並能為在中國的天主教生活、中國人民的福祉及世界的和平做出積極的貢獻。為支持在中國的福傳事業,聖父教宗方濟各決定將尚存的未經教宗任命被祝聖的「官方」主教重新接納到教會的完全共融中:若瑟.郭金才主教、若瑟.黃炳章主教、保祿.雷世銀主教、若瑟.劉新紅主教、若瑟.馬英林主教、若瑟.岳福生主教、味增爵.詹思祿主教和方濟小兄弟會會士安多尼.涂世華主教(已於2017年1月4日去世。臨終前,他曾表達了與宗座修和的願望。)

從福傳進程的歷史視角檢視政治與福傳 10月20日研討會

 

一旦崇高的”政治藝術(城邦管理)”淪為陰暗複雜的“政黨操弄”時,
我們若能透過福傳進程的歷史視角,檢視福音與政治的關係,
將可以啟發我們去體認基督徒與教會如何克盡其政治參與之責,
建立地上天國的來臨。

現今政治社會面臨著「真理、正義、和平與愛」的殷切需求,而基督宗教本身正是以天主之國為其中心思想,建立以人為本、以天主為首的人類社會,我們跟隨著「道路、真理、生命」的聖言,以維護人性尊嚴而盡力付出,並在各項社會服務中尋獲人類生活的真實意義。

『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是由比利時魯汶南懷仁基金會(Ferd. Verbiest Foundation Leuven)協助進行籌辦工作,並於2017年6月27日正式成立,以推動文化交流、致力於學術研究為宗旨。本協會為鼓勵基督徒與教會在目前政治現況的紛擾中,體認我們的福傳使命,完成其參與政治社會服務之責任,特別邀請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天主教修會聯合會促進全人發展小組與多位學者專家,於2018年10月20日(六)共同舉辦 …

閱讀全文

華光有愛 啟動家園改善計畫 盼您牽成

早在1983年,由來自匈牙利的耶穌會士葉由根神父,本著天主的博愛精神,利用新竹縣關西鎮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磊質傳教學校舊址,創立了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服務對象為輕、中、重度、極重度的智能障礙者及多重障礙者,目的服務培養身心障礙者自我照顧以及技能的適當發展。

2001年,為了符合機構小型化、社區化的世界趨勢,因應服務範圍逐年擴大,服務使用者遍及全國,加以各縣市政府紛紛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教養工作需求量增加,申請成立「財團法人天主教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2011年由根山居完成修建,擴大服務範疇解決社會需求,照顧這些需要他人支持及幫助的身心障礙者,讓他們有一個安定的家。從開始的6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到至今華光中心、由根山居及芥子社區生活支持服務中心,總共服務約有300位輕、中、重度及極重度的智能及身障者、自閉症身心障礙者;大部分來自於貧困及弱勢家庭,由於原生家庭無法提供照顧及教導,因此提供85%身心障礙服務對象24小時全天候服務。

台灣自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老年人口達14%,隨著人口持續老化與身障人口不斷增加,身障人口「身障因素」與「老化因素」產生的照顧問題與服務需求更顯迫切,有多項研究顯示,身心障礙者年過45歲身體功能開始退化,伴隨出現心血管疾病、肌肉與骨骼、呼吸狀況、感知能力下降等症狀,相對的影響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目前中心服務91位身心障礙者,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數有21人,佔總服務人數23%;5年後,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數將有39人,佔總服務人數42%,10年後45歲以上的人數將有51人,佔總服務人數56%,這個驚人的數值只會逐年攀升,並不會下降。

華光智能發展中心今年6月,就有6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因細菌感染及腫瘤住院治療,其中4位年齡在45歲以上。69歲楊媽媽與她的51歲女兒就是其中一對住院治療的服務使用者,媽媽領有中度智能障礙證明,女兒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皆為中高齡之身心障礙者。楊爸爸去世多年,楊媽媽除了這個女兒,還另有2名女兒及1名兒子,同樣都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兒子安置於其他身障機構,楊媽媽與3名女兒則在華光接受服務。4個人雖然情緒穩定,但自我照顧能力弱,楊媽媽有一位親弟弟,但多年不曾探視及聯絡。

另一案例小孟,父不詳與媽媽2人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是住院的身心障礙服務對象中最年輕的,兩人由政府單位安置於此,媽媽已50歲,屬於中高齡身心障礙者,小孟則是22歲年輕有力的大男孩。小孟每天都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出現,如揮打自己頭部、身體,或用手拍打牆壁;無口語表達理解能力,僅能發出聲音,情緒變化快,會突然出手揮打站在他前方的人,將桌上的水及飯菜揮掉,朝對方吐口水等行為。除了上述的行為問題外,生活中的日常,如洗澡、飲食、喝
水等,需一對一的陪伴及照顧,以媽媽現在的體力,實在沒有能力照顧。
上述所提的兩個身心障礙者家庭型態,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心內的家庭型態還有雙重老化家庭的型態,小智53歲,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爸爸85歲,每2周會從苗栗女兒家坐火車、轉公車花上5個多小時的車程,至本中心接小智返家,周日再花5個多小時的車程,將小智送回。爸爸曾說小智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牽掛,所以趁現在還有能力時,要常常帶他回家走走,以免他離世後,小智再也沒有回家的機會,這番話讓人聽了聞之鼻酸。而在華光體系下,約300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故事,當中的辛酸血淚、照顧壓力及社會給予的對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內政部曾於2011年做抽樣調查,全台108萬5000戶身心障礙家庭中,父母雙亡的高達53.79%,若再加上父母其一亡故、其一65歲以上,或兩人均65歲以上的家庭,數字便增加到80.24%,若再計入父母其一達65歲以上,這樣的家庭便有85%,換算下來,高達92萬戶的身心障礙家庭面臨父母亡故或年邁的問題,此數值驚人,顯示身心障礙機構設立的重要性,為落實「在機構老化」與「終老家園照顧」的一貫理念,設計合適之生活環境,推動在地老化的長期照顧,辦理中高齡身心障礙者養護服務,讓他們老有所終,達到活得老,且活得好的願景。

華光智能發中心服務身心障礙者,至今邁入35年,房舍漸漸老舊,不只油漆剝落,四處漏水,牆壁甚至出現龜裂的問題,現有的房屋設施已不符合目前中高齡身心障礙者的居住安全,必須改善現有房舍設施,讓年紀逐漸增長的身心障礙服務對象能有安全合適的照護環境。修繕本棟3、4、5樓的空間需1200萬元的經費,目前僅籌募到約250萬元,第1期工程款尚缺150萬元,因此,非常需要大家的捐款支持,用您的愛,讓中高齡身心障礙者能擁有舒適安全的「家」,一起為我們的家園改善計畫籌募款項,讓我們的修建工程能早日完成,給中高齡的身心障礙者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家園空間,捐款資訊請致電:03-5874-690轉公關組。

教宗會見愛爾蘭當局 談及侵犯的創傷、家庭、移民、基督信仰的價值

教宗方濟各8月25日在都柏林城堡會見了愛爾蘭當局、民間組織和外交使團,以及北愛爾蘭代表團,發表了他此行的第1篇正式講話。教宗在談到家庭時強調,要保護家庭免於各種形式的攻擊和非難。教宗也論及移民危機,並指出,以明智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最後教宗談到教會成員性侵未成年人的嚴重醜聞。

教宗說:「教會當局,包括主教、修會長上、司鐸和其他人在內,沒有妥善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罪行的失責行為,當然引發了義怒,成了天主教團體痛苦和恥辱的原因。我本人深有同感。我的前任本篤十六世教宗也不吝言辭地承認問題的嚴重性,並要求採取真正具有福音精神、公正和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種背信棄義。他坦率而果斷的介入,持續激勵著教會當局努力糾正過去的錯誤,並制定嚴厲的規則,以確保這些事件不再發生。」

教宗也喜悅地談到本屆世界家庭大會,稱家庭是社會的黏合劑;家庭的福祉不能被忽視,卻應透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得到提升和保護。教宗說:在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家庭中,我們學習和睦相處,控制我們的自私本能,調和多樣性,最重要的是,分辨並尋找賦予生命真實和圓滿意義的價值觀。教宗強調,人性的紐帶必須得到鞏固,好使世界成為一個人民大家庭。教宗強烈呼籲合一與友愛,特別是針對那些最脆弱的弟兄姊妹,從而抵制種族仇恨、暴力、貧富差距,以及對尊嚴和人權的蔑視。我們急需在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恢復一個真正人民大家庭的意義!我們永遠不要失去希望和勇氣,堅守締造和平、修和與守護他人的道德要求。
教宗繼續說,若沒有心靈歸依帶來的平安,全球大家庭的理想可能成為陳腔濫調,甚至鼓吹「丟棄文化」的傳播,使窮人和弱勢群體遭受冷漠,包括那些被剝奪生命權的胎兒。教宗說,也許在這個時代最能引起我們良心反思的挑戰,是大規模移民的危機,這危機註定不會消失;而解決之道需要智慧、廣泛討論,以及遠遠超出短期政治決策的人道關切。

教宗最後讚揚為建立聖座與愛爾蘭自由邦(今愛爾蘭)之間的牢固關係所做出的貢獻和努力。愛爾蘭的根基是基督信仰福音數千年來的歷史,這福音由聖帕拉迪奧(Palladio)和聖巴特利爵(Patrizio)宣講,然後由多位聖人和學者傳播開來,例如:聖高隆巴(St.Columba),聖高隆邦(St. Columban),聖女布里吉達(Brigida),聖迦勒(St. Gall),聖基林(Kilian),聖伯來登(St. Brendan)等。
教宗最後祈願,愛爾蘭永遠不丟失或忘記基督信仰充滿活力的旋律,這旋律曾支持並繼續支持著這片土地。教宗說,一如過去,生活在這個國家的男女努力以源自信仰的智慧豐富國家的生活。即使在愛爾蘭最黑暗的時刻,依然在信仰中找到了為打造自由、尊嚴、正義和團結的未來,所不可或缺的勇氣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