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說明教會禮儀既愛惜傳統又重視新的進展,在《彌撒經書總論》引用本主日彌撒福音如下:「教會作為真理的導師,忠於職守,保存著『古老的事物』,即傳統的寶庫,同時也能善盡職務,檢視並明智地應用『新的事物』(參閱瑪13:52)。」(15號)

  本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禮儀憲章》提倡:「為保持優良傳統,並同時開放合法進展的門戶,對應修訂的禮儀各部分,時常需要先作神學、歷史及牧靈方面的詳細研究。」(23號)禮儀革新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在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下,調整具體的言行為了更好的表達其真義:「希望在必要時,遵照健全傳統的真義,審慎地全盤修訂這些禮儀,並按照今日的環境與需要,付以新的活力。」(4號)

  在禮儀史上,教會一直以來為了珍惜傳統又重視新的進展,理所當然採用適當的方式能保全傳揚信仰的真義。雖然禮儀理論與實踐很豐富郤不易簡短發揮,但仍可在言語(經文)與行動(儀式)方面舉例。

  耶穌基督是我們禮儀的核心,禮儀的言語是記載耶穌基督的所說過的話和所做過的事,其核心為聖言,也是記錄耶穌基督的話語。例如:感恩經中的成聖體聖血是採耶穌基督的言語,再者,平安禮中所提到的「主耶穌基督,禰曾對宗徒們說:『我將平安留給你們,將我的平安賞給你們。』」另外,在禮儀中教會宣讀聖經,以及在教會歷年來的禮儀中所選讀的經文,有時增或減,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文憲,我們恢復和增加讀經(聖道禮儀)的部份,同時,也願以會眾熟悉的言語和進一步地解釋聖言的意義。

  至於在行動(儀式)方面,可看得相當明顯,如:台灣地區主教團視本地化或是需要而採取必要適應的禮規,從《彌撒經書總論》之附錄可看出,如親吻禮改為鞠躬:親祭台(向祭台鞠躬),親福音書(改淺鞠躬)。還有,平安禮時,主祭及共祭者先向會眾互相鞠躬,然後大家向左右鄰近者相互鞠躬,可替代為握手。原為尊重祭台和福音書,但其本義並沒有改變,但地方教會可選擇符合當地的方式來表達同意的行動。這就是禮儀進展的小例子。但因近來有疫情的緣故,有些西方國家,在禮儀中,也停止握手和親吻福音書和祭台,採用鞠躬方式順應現時的需求。

  總之,承自教會傳統和新的進展,而禮儀在不同的情況下,應合乎信仰的方式來表達,也連合信友們的祈禱力量,繼續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進入天主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