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每年歸檔:2020

普世同慶地球禧年 力行生態歸依

全世界的基督徒9月1日舉行「照料受造界祈禱日」,從當天起開始慶祝「受造界時期」,直到10月4日亞西西聖方濟慶日為止。教宗方濟各9月1日發表文告,表明全體基督徒在這段時期應更加信賴造物主,以祈禱和行動保護共同家園。
「受造界時期」正在成為大公運動的創舉。今年慶祝受造界時期的主題為「地球禧年」,紀念發起「地球日」50周年,教宗提到,禧年在《聖經》中是一段神聖的時期,叫人牢記、回歸、安息、恢復和喜樂。禧年讓我們牢記受造界的原始聖召是成為愛的團體,唯有與造物主、弟兄姊妹和所有居住在同一個家園中的受造物維繫關係,我們才能生存。

「世上一切皆互相聯繫,若要對他人實踐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願祢受讚頌》,70號)因為若不與造物主平安相處,就無法與受造界和諧地生活。我們更要重新思考他人,尤其是窮人和較為脆弱的人。
法國一個環保專家團體9月3日上午則至梵蒂岡晉見教宗方濟各,教宗與他們促膝談心時強調,在重視與大自然關係的課題上,我們需要一段歸依的路程;我們都是唯一人類大家庭的成員,蒙召在一個共同的家園中生活,也一起經歷了環境退化的現象。他樂見生態議題日漸成為各個層面的思考方式,開始影響著政治和經濟選擇,但仍憂心行動過於緩慢,甚至倒退。
教宗指出,疫情將我們引到一個岔口,我們必須善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結束不必要和具摧毀力的活動及目的,培養價值、關係和有延續性的項目。我們必須審視我們在使用能源、消費、運輸和飲食上的習慣。必須從經濟中消除不必要和有害的因素,創造富有成果的貿易、商品生產和運輸方式。
教宗強調,《聖經》教導我們,世界的誕生不是出於混亂或偶然,而是源自天主的決定。天主基於愛,不斷賦予世界生命,宇宙是美善的,默觀宇宙讓我們隱約看到造物主的美善和無窮的仁慈。每個受造物,即使是最短暫的受造物,都是天父關愛的對象;天主恩賜每個受造物在世界上享有的一席。

教宗也向法國環保專家團體作了個人見證,講述了他在環保議題上的「歸依」路程。教宗當年在巴西的阿帕雷西達為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工作時,並不重視來自亞馬遜地區的提議,認為這些建議與福傳並不相干。他在2006年如此認為,但在2015年卻頒布了《願祢受讚頌》通諭。教宗指出,自己經歷了一段歸依的路程,明白了生態問題。我們必須努力,讓每個人都有這段歸依的路程。
教宗說,生態歸依的含義在於改變對原住民注視的目光,瞭解他們關於美好生活的智慧。美好生活並非在甜蜜中一事無成,美好生活乃是與受造界和諧共處。我們喪失了美好生活的智慧,原住民則把這扇敞開的大門帶給我們。教宗提到,加拿大西部原住民的一些長者埋怨說,他們的孫輩去城市接受現代事物,卻忘記了自己的根基。教宗說:「忘記根基不僅對原住民,也對當代文化是一場悲劇」,因為人們如今失去了在思考、感受和行動之間的和諧,必須「在溫柔和疼愛、保護環境的能力上」下工夫,這個能力使我們在和諧中生活,回歸於人類生態環境。

教宗重申天主教會為保護共同家園做出的努力,即使教會沒有已經準備好的解決之道,也不忽視所涉及的技術、經濟和政治上的困難。教會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注重良知的培育,促進一種深刻和持久的生態歸依。教宗說,信仰給基督徒提供極大的理由來保護大自然和較脆弱的弟兄姊妹。因此,在信仰與科學之間能增進富有成果的對話。
人類的任務是尊重天主的奇工妙化和管理大自然,以及大自然提供的一切,卻絕不可認為自己是絕對的主人。正如福音的精神所提醒的,人類蒙召在正義、和平及友愛的和諧中生活在世界上,但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虐待大自然,和諧就被破壞,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平等、不公和痛苦。正是這些因素促使人類一方面摧毀物種和掠奪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利用貧困,濫用婦女和兒童的勞動、推翻家庭體系、不再尊重人從受孕直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權利。 …

閱讀全文

憶起幸福 線上失智關懷影展

隨著台灣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高齡化社會已成為重大議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資料顯示,推估台灣十年後民國120年)的失智人口將超過46萬人,屆時每100人之中就有2位罹患失智症;但當遺忘成為日常,陌生取代記憶時,失智患者與他們的家人又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失智問題,南山人壽希望透過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讓大眾藉由觀賞影片,從中了解失智、面對失智並試著與失智共舞,持續活出生命的精彩。

為協助失智關懷教育推廣,影片瀏覽次數達10萬,南山人壽將捐款新台幣50萬元予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活動訊息:

https://www.nanshanlife.com.tw/public_promotion/event/DementiaCareFilmFestival/index.html

 

天主教堂區歷史影跡與地方宗教文史

『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為研究與促進宗教交流,特別在今年下半年進行一項學理兼田野參訪之活動:

活動名稱: 『天主教堂區歷史影跡與地方宗教文史』

主辦單位:中華南懷仁文化交流協會

活動日期:從109年9月16 日至12月30日止(週三)
總共有2次課程與6次實地尋訪行程。

活動內容與主講者:
本協會特別邀請專長於教會歷史研究的古偉瀛教授(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現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擔任主講人與實地導覽,從歷史及文獻上認識我們周遭的天主教堂,探討其當初成立的背景及環境,以及成立後發展迄今的情況;同時,另邀請專業於在地文史導遊的譚莉達老師,介紹各地方廟宇以及附近之文化景點。本協會期望藉由此活動,啟發參與者對於跨宗教領域與傳統文化習俗之興趣。

活動費用為每人3,000元;四人同行,每人2,600元(含午餐、使用導覽耳機;不含交通費)。有興趣參與者可以選擇進入南懷仁基金會/焦點訊息或最新消息http://www.verbiestfoundation.org詳閱課程內容與參訪地點之相關訊息。 …

閱讀全文

波蘭明愛會為經濟困難的青年提供手提電腦

更新於 作者

波蘭謝德爾采主教座堂

教會:
波蘭教會每年舉行團結關懷活動,旨在援助困難家庭的孩子。今年,該國明愛會發起一項名為“充滿微笑的背包”的活動,並為經濟困難的青年提供了300台手提電腦。

(梵蒂岡新聞網)波蘭明愛會近日為該國經濟困難的300位青年提供了手提電腦。這項創舉屬於該慈善組織發起的“充滿微笑的背包”團結關懷活動的一部分。在這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波蘭明愛會特別想到最貧困的青少年,他們因為家裡沒有電腦等科技設備而無法參與遠程教學。因此,當地明愛會在與其它慈善機構的協助下購置了300台電腦,並將其分發給了由教區明愛會負責管理的各大培育中心。

波蘭明愛會主任馬爾欽(Marcin Iżycki)神父說:“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些電腦,原本失去這個機會的孩童得以使用現代的科技,但不僅是為了讓他們度過空閑時間,也要用於教育目的。”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