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徒大事錄》中有句話:「土人待我們非常友善」(宗28:2)成了合一祈禱會的主題。
今年我們祈禱的焦點放在馬爾他教會,她位於地中海中部,北距西西里島90公里。聖保祿宗徒在前往羅馬的旅途中,因為船難而滯留在此,他曾在此島做短暫福傳,馬爾他人因而有機會接受了基督的福音;聖保祿宗徒曾遇非常恐怖的海上風暴,來到這陌生的島,岸上居民非常真誠地接待船上的276名乘客,在《宗徒大事錄》第27及28章經文中,提到聖保祿宗徒在馬爾他島的境遇及福傳事工,特別肯定了馬爾他人的友誼及愛德表現。
2020年基督徒合一運動週的祈禱資料,因此就由馬爾他教會所預備的。馬爾他島民面對遇船難者的熱情款待、友善的行為都成為我們的楷模,願我們彼此之間因著基督徒合一祈禱,也把馬爾他人對異族展現仁愛與尊重的精神發展開來。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是從1月18日至25日,在全球各地舉行,全世界的教會一起為馬爾他地區及所有的基督徒合一而共同祈禱。 熱情好客是我們尋求基督徒合一非常重要的美德,這種做法使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更加慷慨。
這一些對聖保祿宗徒和他的同伴,雖然還不認識基督,但是由於他們非常友善,才使不合一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基督徒的合一不僅可以透過我們的彼此款待、熱情好客而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藉此將愛分享給那一些與我們有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和信仰的人們。
我們剛慶祝過「主顯節」,基督是我們的光和指引,若沒有基督的光來指引,我們就將迷失方向。當基督徒看不見基督時,他們會懼怕,並彼此產生隔閡。基督徒合一運動必須常受到基督之光的照耀。此外,在教會外面有許多良善的人無法看到基督的光,因為在基督徒不合一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清楚反映基督的光,有時候甚至完全遮住真光;當我們尋求基督的光照時,我們彼此親近,更清楚地反映這道光,真正成為世界的光,基督的標記。
馬爾他島上居民提供的實際照顧,使受到海上風暴的創傷和衝擊後,那些被沖擊到岸上的人,因而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善意,這種善意證明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福音教導我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參瑪25:40)當我們對軟弱無助的人提供幫助時,我們的心與天主的心更加契合,因為窮人在天主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
接納外地人,無論他們是屬於任何其他文化或信仰、移民或難民,就是同時愛基督本身,如同天父去愛他人一樣。作為基督徒我們蒙召踏上信仰的腳步,以天主無所不包的愛德,向那一些我們本性難以去愛的人伸出援手;配合我們的合一祈禱,實際的愛德行為更能感動人心。
今年在台北市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於1月18日周六上午10時開始,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台北救恩堂舉行,而前一天17日周五晚上7時30分,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信義堂也舉行了泰澤祈禱會,主要意向是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嘉義地區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今年輪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承辦,在1月19日周日下午3時,在嘉義縣竹崎鄉鹿滿基督長老教會舉行,至於其他各教區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的基督徒舉行合一祈禱會。 …
閱讀全文→
————————————————————————————————————————————————————
友愛當然也包含兄弟姊妹之間的多樣與差異性,即使他們是因血源關係而具有相同的天性與尊嚴。宗教的多元性正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正確的態度不是強迫統一,也不是調解合併。我們被召成為信徒,要做的是致力於所有人的平等尊嚴,因創造我們的慈悲天主之名;也因祂的名,我們必須設法調解衝突,並在多元中的彼此友愛。在這裡,我再次重申天主教會的信念:「如果我們拒絕對待任何依天主形像所造的人如同手足,就無法真正地呼求天主,因祂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
然而,我們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在這個人類的大家庭中相互照顧?如何滋養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的友愛?如何在個人所屬團體的名義下,包容而非排斥另一方呢?簡而言之,宗教如何成為友愛的渠道而非分隔的障礙?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共同建設未來,否則不會有未來。宗教尤其不能放棄在人民與文化之間溝通的迫切任務。當前宗教應當勇敢、無畏與毫不虛假,更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幫助人類的大家庭,加強和解的能力、加深希望的願景,並指出具體的和平路徑。
世界宗教還承擔著提醒我們的任務,即貪婪牟利會使人心變得死氣沉沉,而當前的市場法則,要求一切都要即刻,卻無益於相遇、對話和家庭,而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面,需要時間和耐心。宗教應該是最弱小者的聲音,這些人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兄弟姐妹;宗教也應該站在窮人的那一邊;應該要在衝突時保持如兄弟般的警戒;應該要向人類發出警告,面對不公義時不要閉上眼睛;永不要讓自己聽任世界上的許多悲劇發生。
(節錄自2019年2月4日 教宗牧靈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跨宗教交談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