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作者歸檔:chang assisi

聖灰禮及四旬期禮儀的提醒事項

聖灰禮及四旬期禮儀的提醒事項

敬愛的神父們,平安!
因「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尚未獲得改善,原訂2月26日舉行的聖灰禮儀及四旬期公拜苦路儀式,敬請本堂主任司鐸視各堂情況,與傳協會共同商討決定是否仍繼續舉行或以何種形式舉行。聖週四聖油彌撒將另行公告。防疫措施以政府發佈為標準,亦需考量大眾的健康安全,並以天主之愛與公義的態度彼此勸勉。

若有教友擔心無法至教堂參與彌撒及公拜苦路禮儀,或可建議參考教會相關傳播單位Youtube視頻,如:(進入Youtube後搜尋下列「」內名稱)

1. 「真理電台」:內含〝主日講道〞、〝教宗紀實〞、〝教會活動與新聞〞及其他。 https://www.youtube.com/user/tianzhuOrg/playlists
「真理電台2」:內含〝線上苦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hAbft8s50M&list=PLnBieANZEiwJeZh9xadHLWtkh3OLem_W-

2. …

閱讀全文

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

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
聖堂裡孩子的哭聲是美好的講道

1月12日主受洗節,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教宗強調,為孩子施洗是「一種正義行為」,使孩子在聖神的德能中獲得保護和成長。
教宗於主受洗節當天上午在西斯汀聖堂為32名新生嬰兒施行聖洗聖事。他在彌撒中即席講道,強調為孩子施洗是一種正義行為。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聖洗聖事中給了他一份寶藏,在聖洗中給了他一份保證,即――聖神。孩子接受洗禮後,充滿了聖神的力量:聖神會在他的一生中保護他、援助他,這就是在小的時候施洗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在聖神的德能中成長,這是今日我願意留給你們的訊息。
今天,你們帶著孩子來領受聖洗,讓他們心中充滿聖神。你們要照顧他們,使他們在聖神的力量和光照下成長,並藉著要理,以及你們在家中給他們做出來的好榜樣,來幫助、教導他們。」
教宗叮囑嬰孩的父母親,如果孩子開始哭鬧,不要恐慌,因為他們不熟悉西斯汀聖堂,不習慣在這樣一個有點熱的環境中,以及不習慣像今天這樣穿著節日的服裝,這些都可能使他們感到有點不舒服。
教宗親切地說:「不要恐慌!讓嬰孩們放聲哭喊。如果孩子哭鬧,或許是因為他們感到熱了,或許是餓了,那麼,你們就在此安心地餵哺他們。去年我也說過,他們之間有一種『合唱』的感應度,只要一個開始哭鬧,另一個就會隨之響應,音樂會就開始了。當孩子在聖堂哭鬧時,這是一個美好的講道;你們盡量讓他們感到舒適,我們可以繼續這禮儀。」
如同教宗所說的,嬰兒出生即屬「家庭團體」,如果父母本身又是教友,這個家庭也就是一個「基督徒的團體」、一個「教會的小團體」;在基督徒的家庭裡,父母有義務幫助孩子們認識天主、認識教會的信仰,親身體會天主對每個人的愛和照顧。當然,父母自己應該首先認識天主、認識教會的信仰,親身體會到天主的愛和照顧,才能夠陪同孩子走上天主的道路,也才能如經上所說:「全家領洗了。」(宗10:48及16:34)因此,每年都有羅馬教區的嬰兒在主受洗日時幸運地由教宗為他們付洗,今年更有羅馬教區在內的32位嬰兒接受教宗為他們付洗。 …

閱讀全文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在《宗徒大事錄》中有句話:「土人待我們非常友善」(宗28:2)成了合一祈禱會的主題。
今年我們祈禱的焦點放在馬爾他教會,她位於地中海中部,北距西西里島90公里。聖保祿宗徒在前往羅馬的旅途中,因為船難而滯留在此,他曾在此島做短暫福傳,馬爾他人因而有機會接受了基督的福音;聖保祿宗徒曾遇非常恐怖的海上風暴,來到這陌生的島,岸上居民非常真誠地接待船上的276名乘客,在《宗徒大事錄》第27及28章經文中,提到聖保祿宗徒在馬爾他島的境遇及福傳事工,特別肯定了馬爾他人的友誼及愛德表現。
2020年基督徒合一運動週的祈禱資料,因此就由馬爾他教會所預備的。馬爾他島民面對遇船難者的熱情款待、友善的行為都成為我們的楷模,願我們彼此之間因著基督徒合一祈禱,也把馬爾他人對異族展現仁愛與尊重的精神發展開來。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是從1月18日至25日,在全球各地舉行,全世界的教會一起為馬爾他地區及所有的基督徒合一而共同祈禱。 熱情好客是我們尋求基督徒合一非常重要的美德,這種做法使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更加慷慨。
這一些對聖保祿宗徒和他的同伴,雖然還不認識基督,但是由於他們非常友善,才使不合一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基督徒的合一不僅可以透過我們的彼此款待、熱情好客而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藉此將愛分享給那一些與我們有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和信仰的人們。
我們剛慶祝過「主顯節」,基督是我們的光和指引,若沒有基督的光來指引,我們就將迷失方向。當基督徒看不見基督時,他們會懼怕,並彼此產生隔閡。基督徒合一運動必須常受到基督之光的照耀。此外,在教會外面有許多良善的人無法看到基督的光,因為在基督徒不合一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清楚反映基督的光,有時候甚至完全遮住真光;當我們尋求基督的光照時,我們彼此親近,更清楚地反映這道光,真正成為世界的光,基督的標記。
馬爾他島上居民提供的實際照顧,使受到海上風暴的創傷和衝擊後,那些被沖擊到岸上的人,因而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善意,這種善意證明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福音教導我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參瑪25:40)當我們對軟弱無助的人提供幫助時,我們的心與天主的心更加契合,因為窮人在天主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
接納外地人,無論他們是屬於任何其他文化或信仰、移民或難民,就是同時愛基督本身,如同天父去愛他人一樣。作為基督徒我們蒙召踏上信仰的腳步,以天主無所不包的愛德,向那一些我們本性難以去愛的人伸出援手;配合我們的合一祈禱,實際的愛德行為更能感動人心。
今年在台北市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於1月18日周六上午10時開始,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台北救恩堂舉行,而前一天17日周五晚上7時30分,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信義堂也舉行了泰澤祈禱會,主要意向是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嘉義地區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今年輪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承辦,在1月19日周日下午3時,在嘉義縣竹崎鄉鹿滿基督長老教會舉行,至於其他各教區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的基督徒舉行合一祈禱會。 …

閱讀全文

1 月福傳意向 為促進世界和平

願基督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及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促進世界的正義與和平。

友愛當然也包含兄弟姊妹之間的多樣與差異性,即使他們是因血源關係而具有相同的天性與尊嚴。宗教的多元性正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正確的態度不是強迫統一,也不是調解合併。我們被召成為信徒,要做的是致力於所有人的平等尊嚴,因創造我們的慈悲天主之名;也因祂的名,我們必須設法調解衝突,並在多元中的彼此友愛。在這裡,我再次重申天主教會的信念:「如果我們拒絕對待任何依天主形像所造的人如同手足,就無法真正地呼求天主,因祂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
然而,我們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在這個人類的大家庭中相互照顧?如何滋養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的友愛?如何在個人所屬團體的名義下,包容而非排斥另一方呢?簡而言之,宗教如何成為友愛的渠道而非分隔的障礙?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共同建設未來,否則不會有未來。宗教尤其不能放棄在人民與文化之間溝通的迫切任務。當前宗教應當勇敢、無畏與毫不虛假,更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幫助人類的大家庭,加強和解的能力、加深希望的願景,並指出具體的和平路徑。
世界宗教還承擔著提醒我們的任務,即貪婪牟利會使人心變得死氣沉沉,而當前的市場法則,要求一切都要即刻,卻無益於相遇、對話和家庭,而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面,需要時間和耐心。宗教應該是最弱小者的聲音,這些人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兄弟姐妹;宗教也應該站在窮人的那一邊;應該要在衝突時保持如兄弟般的警戒;應該要向人類發出警告,面對不公義時不要閉上眼睛;永不要讓自己聽任世界上的許多悲劇發生。

(節錄自2019年2月4日 教宗牧靈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跨宗教交談聚會)

「光仁樂音 傳愛永續」

敬愛的貴賓您好!
音樂是讚美上主的最佳獻禮!光仁小學音樂班在民國52年成立,是全臺第一班,歷經近60年的時間,培養許多優秀人才!使用20多年的多功能階梯教室在曹裕瑢女士的捐款贊助重新整修,以嶄新的面貌傳承與延續音樂班創班的精神宗旨,並命名為「天樂廳」,意寓將美好的音樂傳達給天上的父!
109年1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時於光仁小學博愛樓六樓舉辦「天樂廳揭幕暨祈福禮」活動,並於下午7時於光仁中學懷仁館舉辦司代天神父紀念音樂會。
如蒙蒞臨,麻煩您在108年12月26日(星期四)前將下方的貴賓回條以傳真或E-mail或線上填寫方式回傳,以利學校為您安排座位。
誠摯邀請您
蒞臨 指導!主賜 平安!

天主教光仁小學 董事長  …

閱讀全文

耶穌誕生 愛臨人間

在《若望福音》以「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來描繪耶穌降生的喜樂,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刻的台灣,面對世事的紛擾與人生的起伏,多麼渴望耶穌――真光的來臨與照耀,這是慶祝聖誕節的核心。
報佳音的歌聲,在聖誕節前於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的各樓層病房唱起了「台北的聖誕節,天空不下雪,但是我感覺到一種愛的力量,從天那端開始蔓延,我知道那是祢。」清純的年輕學子在一個又一個病房走動報佳音,唱起了充滿平安的歌聲,讓住院的病人感動地落淚,陪同引導的關懷志工也淚光閃閃。原來這些來自兩所高中的年輕學子,清純的臉龐帶著幾分羞澀,他們不企求任何回報,分成小組,到不同病房為病人與家屬唱聖歌,分送小禮物並為病人禱告,如同兩千年前誕生在馬槽的嬰孩耶穌,那份單純無條件的愛,一如溫柔的真光照耀了陰黯不安的心靈,安慰了病人,觸動了病人脆弱的心房。
聖誕節在台灣各地普遍慶祝,近十多年來已經成為一種新年前的節慶習俗與跨年活動連接。各大百貨公司或大商場,布置聖誕樹與各種美麗燈飾閃爍耀眼,各地政府機構、公司商店、餐廳或咖啡店都刻意裝飾,幼兒園、各地校園、大樓門廳也是如此,充滿節慶的氣氛,也有人說聖誕節幾乎成了另一個情人節。我們深深知道商業化的消費主義與迎合大眾口味的政府也在這節慶背後推上一大把,幾乎成為全民化、不放假的節日,各種活動、燦爛的燈飾與高聳多變化的聖誕樹,不再與基督徒的聖誕慶祝有直接關聯,絕大部分的慶祝,聖誕老人反而取代了降生的耶穌,是一個沒有耶穌的節。聖誕節的慶祝在娛樂化、習俗化的背後,人心卻埋藏著不少黑暗,包括極度競爭下的不安、追求效率與忙碌下的孤單、家庭及社會的疏離、與面對疾病的懼怕脆弱等,希冀藉此節日暫時祛除內心的不安,讓燦爛亮麗的燈飾一時掃除內在的黑暗,就如同熱鬧翻騰的競選造勢活動後,你我都心知肚明「換人做看看」常只是一張不知何時能兌現的政治支票;但一股永不死心的渴望仍然躁動著,盼望著真實的平安、無私的愛、美好的家庭關係、與安居樂業的渴求,這是耶穌在聖誕節要帶來的禮物,如同那一群在輔大醫院各病房走動的年輕學子,他們真實地來到病人面前,以真誠的容顏唱出清新平安的聖誕詩歌,安慰了備受煎熬的病人。
「全世界的盼望,寫在祢身上,從永遠到永遠,都要傳唱祢的降生,是為了我,是為了我們。」這首〈台北的聖誕節〉,就是教會慶祝的聖誕節,我們基督徒多麼幸福,靜臥馬槽中的耶穌聖嬰再次散發祂無私的愛,讓我們得以親近與領受。每一年的聖誕節慶祝救主的來臨――這道來自上天的真光,也慶祝我們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