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作者歸檔:chang assisi

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延長兩年

聖座10月22日公告: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8年9月22日在北京簽署、一個月後生效的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有效期屆滿後,雙方同意將這一協議的試驗性實施階段延長兩年,直到2022年10月22日。
公告指出,得益於締約雙方在商定事項方面的良好溝通與合作,考慮到上述具有重大教會和牧靈價值協議的啟動執行是積極的,聖座有意繼續開放性和建設性對話,從而促進天主教會的生活和中國人民的利益。
公告還附加一篇《羅馬觀察報》發表的文章指出,臨時協議的主要目的是支援和推動在中國的福音宣講,重建教會圓滿和有形可見的合一。主教任命和主教們與伯多祿繼承人合一的問題,對教會無論在地方還是普世層面的生活都至關重要。正是這個因素激發了談判,並在臨時協議的起草中成為參照點,好能一步步地確保主教們在信仰與共融上合一,以及全力為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團體服務。今天,在中國的所有主教已經於數十年後首次與羅馬主教共融,而且藉著協議的實施,將不再有非法祝聖的情況。


文章解釋道,臨時協議沒有面對所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或仍引起教會不安的情況,唯一涉及的是主教任命問題。文章引用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最近在宗座米蘭外方傳教會專題研討會的發言,提到對臨時協議出現的一些誤解,出於將臨時協議中沒有的目標歸於其內,或將此協議與「政治問題」相連,而這些問題與這項協議毫不相干。
臨時協議是一種開放和有建設性對話的成果,因屬試行性質,經雙方同意予以保密。這種受到尊重和友誼所滋養的對話態度,是教宗方濟各強烈主張並推動的,他清楚意識到教會的共融在過去受到的創傷,以不容置疑的延續其前任思想的態度,進行了由其前任開啟並推進的長年談判後,恢復了與未經教宗授權而祝聖的中國主教們的圓滿共融,並且允許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
文章也提及,國際政治界嘗試以地緣政治學為主來分析聖座的工作,但對聖座而言,簽署的臨時協議所涉及的完全是教會問題。此外,聖座也充分認識到,這對話有利於更富有成果地尋求整個國際社會的公益。
至於到目前為止取得的成果,就是已經任命了兩位新主教,同時正在進行新的主教任命的其他幾個程序。即使在數據上可能讓人覺得沒有重大成果,然而,在希望能逐漸達到其他積極的目標上,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此,在中國主教實際且日益積極的參與下,協議的實施對在中國的天主教會的生活已經非常重要,對普世教會亦然。
文章最後表示,該當承認,仍然存在不少非常痛苦的情況。聖座完全瞭解這種情況,並予以認真考慮,在促使宗教自由更有成效的實行上,喚起中國政府的注意;這段旅途仍然漫長,且存在困難。聖座祈願臨時協議的續簽有助於解決共同關注的尚未解決問題,尤其是關乎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團體生活的問題。

2020「有愛就有奇蹟」慈善音樂會直播預告


2020「有愛就有奇蹟」慈善音樂會直播預告

直播預告:
時間:2020年10月31日(六)下午兩點
地點:台北聖家堂
主辦單位:主顧修女會、慕音合唱團
協辦單位:光啟社、天主教之聲、天主教台北聖家堂
贊助單位:楷燁股份有限公司
演出單位:慕音合唱團、揚音合唱團、聖三堂活力樂團、聖家堂微光樂團

誰履行了、誰實踐了

讀福音時會發現:耶穌基督真的是講故事的高手;然而,耶穌基督的比喻並不艱深,因此,福音裡的故事不太需要多做解釋,就像耶穌最後問:「誰履行了父親的意願?」答案當然就是大兒子,但,問題來了,大兒子非常斬釘截鐵地對父親說:「我不去!」可是後來去了;而小兒子很親切地向父親說:「父親,我去。」結果沒去。所以,在福音的訊息當中,最主要就是在談──誰履行了、誰實踐了、誰遵照了天主的話,誰就能夠得到救恩;也就是──誰聽了天主的話且實踐了,就能夠得到救恩!
耶穌基督在一生短短幾年的傳教過程當中,不斷地在講這些話──「那聽了我的話而遵行的是有福的」(路11:28)、「誰奉行天主的旨 意,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谷3:35)、聽了聖言而實行的人,就好像是聰明人把房子蓋在堅固的磐石上(參閱路 6:47-48)都在告訴我們:聽天主的話,並付諸實踐;但是,也不要誤解耶穌基督的話,常常我們讀了《瑪竇福音》,就會認為耶穌常常把法利塞人罵得狗血淋頭,好像娼妓和稅務員才是耶穌可愛的夥伴;然而,耶穌可沒這樣說!雖然耶穌把大兒子比喻成娼妓,把小兒子比喻成法利塞人及司祭,但要注意的是,在這當中,耶穌並沒有說誰好或誰不好,也沒有特別說娼妓或法利塞人是好或壞,最主要談到的一件事──誰實踐了耶穌基督的教導?這為我們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在生活當中,真的能夠領悟嗎?
就像在《瑪竇福音》21:28-32提到:聽了這些話而能夠覺醒的人,才能夠得救。在修院裡,有天院長在晚上10時、11時巡視完後,到聖堂準備要去祈禱,結果一進聖堂就發現祭台前有個人影,便上前查看,原來是位修士跪在祭台前正在熱心地祈禱。院長看看修士,拍了拍他,修士抬起頭來看到院長時嚇了一跳;由於時間晚了,院長便要修士趕緊回去休息,院長便問修士說:「你怎麼這麼晚了還在這裡祈禱,那白天你在做什麼呢?」修士回答:「白天我在讀《聖經》及要理書,晚上將所讀的內容好好地作默想。」修士將自己的靈修計畫對院長講,講得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就好像伯多祿期待著耶穌的誇讚一樣,修士也很希望自己的用功能得到院長的讚許!想不到院長竟然對修士說:「你白天讀《聖經》及要理書,晚上作默想,那你用什麼時間去做耶穌基督要求你做的事呢?」這些話似乎也可以給我們很深刻的反省:道理我們都懂,但什麼時候去做過?如果沒有做過,那就不要取笑那些法利塞人,因為法利塞人對於法律條文也都很懂!姑且不談高深的學問,因為娼妓及罪人們對於一些基本的道理也都不懂,但是這兩者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聽了天主的話改變了,一個聽了天主的話卻沒有改變。
厄則克耳先知提到:好人會被處罰是因為他變壞了,而壞人之所以得救是因他變好了;這觀念提醒我們:隨時改過,讓自己保持最佳的狀態,救恩就能不斷地在我們身上實踐出來。很多人的家裡應該都有跑步機、啞鈴等健身器材吧?大部分的人買了健身器材通常使用兩三個星期或幾個月後,就會丟著不玩了──當初買了這些器材來健身、練肌力、練耐力,結果總是無法持之以恆;從這樣的狀況看來,或許就能看出問題是出自我們自己!

福音的道理很簡單,也非常實用,勉勵大家能從中改變自己的生活,也藉由這位修士的故事而有所省思:知道很多的知識和道理雖然很重要,但問題是──知道後,真的在生活中實踐,才更為重要!若能從這當中慢慢覺悟,就如同耶穌在福音中所啟示的:天國就是屬於這樣能夠及時醒悟的人。

教會應該幫助弱勢孩子的學業

國家當然有弱勢孩子,對於這些孩子,很多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使他們吃得好,穿得暖;這當然是對的,可是我們也應該更加注意弱勢孩子的學業程度。所謂「弱勢」,當然是指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如果這些孩子功課不好,將來長大成人一定找不到好的工作,仍然是社會上弱勢的人。
教會辦的安置機構應該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絕對不能讓他們在學業上落後。進入教會安置機構的孩子,本身的家庭已經有了問題,如果功課又不好,勢必會仍然貧困。如果我們真心愛孩子,就不能忽略孩子的功課,務必要使孩子可以有很好的競爭力。在我國,相當多的孩子進補習班,小學時會進某一種安親班,中學當然也是進補習班。弱勢孩子不可能進相當好的安親班,也不可能進補習班,在家裡也無法由父母來幫忙學業,更不可能有家教,所以他們在學業程度上,往往是遠遠落後於家庭經濟好的孩子。
但是我們國家又是一個講究競爭的國家,如果沒有好的競爭力,孩子當然就會非常吃虧。這些孩子需要志工們的幫忙,我們教友多數是擁有高學歷,絕對可以幫助弱勢的孩子。如果我們知道有許多的弱勢孩子,卻假裝他們不存在,實在無顏面見耶穌。

如果耶穌活在現代的社會裡,祂一定會說,「我功課不好,你來替我補習。」教友們在年輕時就可以做這種工作,我在高中時就已經替低年級的學生補習了。我們有很多的教友團體,不能只念玫瑰經,朝拜聖體,而應該知道在教堂附近有許多弱勢孩子功課非常之差,極需要幫助,我們不能假裝看不到這些人。
很多宗教團體會關心孩子的品格問題,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學業。有一位修女到監獄去服務,發現有一位收容人是她的主日學學生。這位學生家境非常窮困,功課也相當不好,他在國中畢業以後就不再升學,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的學業程度,念高中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工作,最後被黑道所吸引,下場相當可憐。
要知道,我們的社會十分複雜,一個孩子如果功課不好,不僅會落入貧困,還有可能變成社會邊緣人,甚至成為罪犯。魔鬼當然希望看到社會不安,孩子如果被關進監獄,魔鬼一定很高興,因為牠們就是希望主日學的教育失敗;我們應該了解這一點,千萬要保護弱勢的孩子。保護弱勢的孩子不能完全靠道德上的勸說,而要使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因此,我希望教會注意弱勢孩子的學業問題,不能因為忽略孩子的學業,而使得魔鬼得逞。

教宗呼籲捍衛生命人權

教宗方濟各9月25日透過視頻訊息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教宗以「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需要的聯合國:重申我們對多邊主義的集體承諾」為題,呼籲眾人團結互助,採取具體行動,援助移民和難民。他也驚訝於有人輕易地以墮胎等方式拒絕人類生存權,因此,要求眾人大力促進兒童與婦女的權益。
教宗談及人類眼前的重大危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它不僅導致許多人喪失性命,也讓人開始懷疑「我們的經濟、健康和社會體系。」然而,危機就是轉機,教宗指出,我們面前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條路是「鞏固多邊主義」,藉以表達「全球再次共同負起責任的意識,奠基於正義的團結互助,並能達成人類大家庭的和平與團結,這是天主對世人的計畫」;第二條路則是「強調自給自足、國族主義、保護主義和個人主義,排斥貧困弱小者」。後者,當然會對整個團體不利。
為此,教宗在聯合國大會上再次向政治領袖發出呼籲,以確保人人都能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教宗說:

「如果一定要偏愛某個人,就請偏愛最貧窮、最脆弱的人,那些經常被歧視的人,因為他們既沒有權勢,也沒有經濟資源。」

眼下的危機也顯示出,「團結互助不該只是空談」,並且要避免陷入「任何踰越我們自然限度的誘惑」。在探討複雜的人工智能議題時,也要小心謹慎。教宗將目光轉向兒童,他們在新冠疫情中受害極深:兒童受虐待、兒童色情案件大幅增加,數百萬名孩子目前無法返回學校上課,世界許多地方發生童工剝削、虐待和營養不良的風險提高。教宗悲痛地說:「某些國家和國際組織把墮胎也當成一種所謂的『基本服務』來推廣,將它列為應對全球疫情的人道救援方案。有些人如此簡單方便地否認人類生命的存在,這情況令人心生不安。」教宗呼籲民政當局,格外關注那些基本人權和尊嚴遭到否認的孩童。
從孩童談到家庭,教宗引用《世界人權宣言》強調,「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元」。然而,「家庭往往是意識型態殖民形式的受害者,因而被削弱,造成許多家庭成員,特別是最脆弱的青年和年長者,感到孤苦無依、缺乏根基。家庭的崩毀反映在社會的支離破碎上,阻撓我們抵禦共同敵人的種種努力。」
其中一個與家庭息息相關的奮鬥目標,即為增進婦女的權益。今年適逢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教宗指出,儘管不少婦女現在於社會各層級承擔重責大任、貢獻己力、促進公益,但還有許多婦女仍然落於人後,成為奴役、販運、暴力、剝削等惡行的受害者。教宗向這些不幸的婦女表達「友愛關懷」,並呼籲眾人「更堅決地打擊這些危害婦女和全人類的可憎行徑。」除此之外,教宗也談及此刻到處瀰漫的「不信任氣氛」,以及隨之而來的加強軍備。教宗表示,我們必須摒棄「有武器就安全」的邏輯。「這邏輯只會增加軍火產業的利潤,加深人與人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的不信任和恐懼氣氛。」因此,應當支持有關解除核武器等重要的國際法律文件。教宗對即將召開的《核武禁擴條約》締約國審議大會深具信心。

教宗期勉聯合國做個「更有效地締造和平的國際工坊」。換言之,「安理會成員,尤其是常任理事國,應當更團結、更堅毅地採取行動」。同時,教宗也籲請放鬆國際制裁,因為制裁導致若干國家很難為自己的國民提供足夠的支援。
面對種種危機,國際社會曾經許下宏大承諾,通過了《全球移民契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等目標,可是由於「缺乏所需的政治支持」,所以諾言至今沒有實現。教宗回憶起,他5年前親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現場洋溢著「真正活潑的多邊主義」。然而,此刻眾人「必須誠實地承認,儘管取得了某些進展,但是國際社會大大表現出自己無法信守5年前做出的承諾」。
以環境危機為例,亞馬遜流域及當地原住民的處境令人擔憂。而「環境危機與社會危機密不可分,需要以整體的對策來打擊貧窮和排斥現象。」無論如何,教宗表明,「聖座將持續善盡本分。為此,教宗近日批准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以此作為聖座承諾照料我們共同家園的具體記號。」 …

閱讀全文

2020/09/22(二)~10/20(二)《聖言之光》鮑博畫展

開幕茶會|2020.09.22(二)中午12:30

展覽期間|2020.09.22(二)~10.20(二) Mon.~Fri. 9:00-16:00、Sat.9:00-12:00

主辦單位|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展覽地點|輔大醫院一樓公益人文空間(新北市泰山區貴子路69號)

本次展出鮑博(Francisco Borboa)之作品將舉行義賣,藝術家將捐助部分所得予輔大醫院兒少保護暨家庭暴力性侵害防治中心,作為該中心相關業務推展之用,共同為傳揚耶穌基督的愛與慈悲而努力。
這是一場充滿聖言與愛的光之藝術饗宴,期待您以朝聖般的心情,與我們共同開啟這扇藝術大門。

 

「疫情裡共同創造和平」國際和平日祈禱會,9月25日歡迎共同參與!

活動:「疫情裡共同創造和平」國際和平日祈禱會
時間:2020年9月25日(五) 19:30~21:30
地點:輔仁大學淨心堂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備註:因應防疫,參與活動請自備並配戴口罩)

台灣天主教會響應國際和平日的訴求,特別舉行本次祈禱會,主題為「疫情裡共同創造和平」“Shaping Peace Together in …

閱讀全文

普世同慶地球禧年 力行生態歸依

全世界的基督徒9月1日舉行「照料受造界祈禱日」,從當天起開始慶祝「受造界時期」,直到10月4日亞西西聖方濟慶日為止。教宗方濟各9月1日發表文告,表明全體基督徒在這段時期應更加信賴造物主,以祈禱和行動保護共同家園。
「受造界時期」正在成為大公運動的創舉。今年慶祝受造界時期的主題為「地球禧年」,紀念發起「地球日」50周年,教宗提到,禧年在《聖經》中是一段神聖的時期,叫人牢記、回歸、安息、恢復和喜樂。禧年讓我們牢記受造界的原始聖召是成為愛的團體,唯有與造物主、弟兄姊妹和所有居住在同一個家園中的受造物維繫關係,我們才能生存。

「世上一切皆互相聯繫,若要對他人實踐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願祢受讚頌》,70號)因為若不與造物主平安相處,就無法與受造界和諧地生活。我們更要重新思考他人,尤其是窮人和較為脆弱的人。
法國一個環保專家團體9月3日上午則至梵蒂岡晉見教宗方濟各,教宗與他們促膝談心時強調,在重視與大自然關係的課題上,我們需要一段歸依的路程;我們都是唯一人類大家庭的成員,蒙召在一個共同的家園中生活,也一起經歷了環境退化的現象。他樂見生態議題日漸成為各個層面的思考方式,開始影響著政治和經濟選擇,但仍憂心行動過於緩慢,甚至倒退。
教宗指出,疫情將我們引到一個岔口,我們必須善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結束不必要和具摧毀力的活動及目的,培養價值、關係和有延續性的項目。我們必須審視我們在使用能源、消費、運輸和飲食上的習慣。必須從經濟中消除不必要和有害的因素,創造富有成果的貿易、商品生產和運輸方式。
教宗強調,《聖經》教導我們,世界的誕生不是出於混亂或偶然,而是源自天主的決定。天主基於愛,不斷賦予世界生命,宇宙是美善的,默觀宇宙讓我們隱約看到造物主的美善和無窮的仁慈。每個受造物,即使是最短暫的受造物,都是天父關愛的對象;天主恩賜每個受造物在世界上享有的一席。

教宗也向法國環保專家團體作了個人見證,講述了他在環保議題上的「歸依」路程。教宗當年在巴西的阿帕雷西達為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工作時,並不重視來自亞馬遜地區的提議,認為這些建議與福傳並不相干。他在2006年如此認為,但在2015年卻頒布了《願祢受讚頌》通諭。教宗指出,自己經歷了一段歸依的路程,明白了生態問題。我們必須努力,讓每個人都有這段歸依的路程。
教宗說,生態歸依的含義在於改變對原住民注視的目光,瞭解他們關於美好生活的智慧。美好生活並非在甜蜜中一事無成,美好生活乃是與受造界和諧共處。我們喪失了美好生活的智慧,原住民則把這扇敞開的大門帶給我們。教宗提到,加拿大西部原住民的一些長者埋怨說,他們的孫輩去城市接受現代事物,卻忘記了自己的根基。教宗說:「忘記根基不僅對原住民,也對當代文化是一場悲劇」,因為人們如今失去了在思考、感受和行動之間的和諧,必須「在溫柔和疼愛、保護環境的能力上」下工夫,這個能力使我們在和諧中生活,回歸於人類生態環境。

教宗重申天主教會為保護共同家園做出的努力,即使教會沒有已經準備好的解決之道,也不忽視所涉及的技術、經濟和政治上的困難。教會願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注重良知的培育,促進一種深刻和持久的生態歸依。教宗說,信仰給基督徒提供極大的理由來保護大自然和較脆弱的弟兄姊妹。因此,在信仰與科學之間能增進富有成果的對話。
人類的任務是尊重天主的奇工妙化和管理大自然,以及大自然提供的一切,卻絕不可認為自己是絕對的主人。正如福音的精神所提醒的,人類蒙召在正義、和平及友愛的和諧中生活在世界上,但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虐待大自然,和諧就被破壞,就會出現嚴重的不平等、不公和痛苦。正是這些因素促使人類一方面摧毀物種和掠奪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利用貧困,濫用婦女和兒童的勞動、推翻家庭體系、不再尊重人從受孕直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權利。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