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作者歸檔:chang assisi

教宗方濟各欽定2019年10月為特別傳教月

適逢本篤十五世教宗頒布《夫至大》宗座牧函百周年,教宗方濟各欽定2019年10月為「特別傳教月」,邀請教會履行她的傳教責任。

教宗方濟各早先於2017年10月22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宣布了這個消息,並致函聖座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斐洛尼樞機。在11月30日上午,斐洛尼樞機、宗座傳教善會主席達爾托索總主教(Giampietro dal Toso)、宗座傳教聯盟秘書長梅洛尼神父(FabrizioMeroni)都出席了在聖座新聞室召開的記者會,並播放了「特別傳教月」的介紹視頻。
教宗為「特別傳教月」訂定的主題是「受洗者和被派遣者:基督的教會在世界上的使命」。達爾托索總主教指出,每個受洗者都蒙召成為傳教員,並把傳教理解為天主對人的信仰提議:信仰提議發自於天主,祂在聖子耶穌基督身上與我們相遇,將這信仰提議託付給世人的自由。
斐洛尼樞機表示,一個人如果愛,就會立刻建立關係。他打電話、與人相遇、發訊息,並且渴望走出去。他為了愛作的一切,創造出基本的關係。傳教工作倘若發自一個懂得愛的信仰,那就是互動關係。我們活動的每個層面都與傳教工作密切相關。地方教會也要在西方肩負起這份傳教責任。

天主教周報520期活動預告

若望之家避靜院將臨期小避靜及一日靈修
小避靜主題:洗者若翰的精神與使命 主講:雷嘉理神父
時間:12月14日(五)20:00~16日(日)13:00
12月21日(五)20:00~23日(日)13:00
12月28日(五)20:00~30日(日)13:00
一日靈修:聖言誦讀 若望福音第十二章
時間:12月16日(日)08:30~18:00
地點:若望之家避靜院(新北市三峽區中園街119號) …

閱讀全文

慷慨使人心胸寬廣 警惕消費主義

教宗方濟各11月26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勉勵眾人反思自己如何能對窮人更慷慨,從小事開始。教宗警告說,慷慨的敵人是消費主義,因為它導致我們做出超出需要的消費。
在福音中,耶穌多次將富人和窮人做對比,我們想想富翁與乞丐拉匝祿的比喻或富少年的事蹟。耶穌說:富人非常難進天國。教宗指出,有人把基督稱為共產主義者,然而,主耶穌說這話時,知道在財富背後始終存在惡神,即世俗的首領。因此,耶穌說:「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金錢。」(瑪6:24)同樣,當天福音中也有富人和寡婦的對比(路21:1-4)。富人把他們的獻儀投入奉獻箱內;貧苦的寡婦把兩文錢投入裡面。教宗強調,這裡的富人與之前的富翁不同。他們並不壞,似乎是好人,去聖殿做獻儀。主耶穌透過這一對比,想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

祂說,寡婦投擲的比其他所有人都多,因為她奉獻了她所有的一切。她這麼做,因為她信賴天主,是在踐行真福八端的教導,對她而言,上主遠超越其他一切。面對全球貧困的數據,面對死於饑餓、缺吃少藥的孩子,我們應當問一問自己:我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教宗說:這是一種慷慨的召喚。慷慨是日常生活的舉動,我們需想一想自己怎樣能對窮人、對有需要的人更加慷慨,更多地幫助他們?有人說:我們也是勉強維持到月底。但你總能剩下一些零錢吧?

讓我們從小事開始,去看看我們的房間,翻一翻我們的衣櫃,數一數自己有幾雙鞋?我認識一位主教,他有40雙鞋子。如果你有這麼多,你可以捐出一半啊!有多少衣服1年只穿1次或根本用不上呢?把我們所擁有的與他人分享就是一種慷慨的方式。
教宗隨後講述了另一位女士的故事。這位女士每次去超市購物,都會拿10%的錢為窮人買東西,給予窮人「什一奉獻」。教宗再次強調:我們能以慷慨創造奇蹟,在許多小事發揚慷慨的精神。我們沒有這樣做,也許因為我們不曾如此想過。福音的教導讓我們思考如何能更加慷慨?就那麼一點點,不需要多!

今天還有另一種疾病,這是反對慷慨的疾病——消費主義病——活著就是為了買、買、買。

教宗勉勵眾人走慷慨的道路,從「家庭巡視」開始,想一想:有哪些東西是自己不需要卻對他人有用的,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簡樸些。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擺脫極其危險的消費主義,以免被奴役,陷入對消費的依賴,因為消費主義是一種精神疾病。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慷慨的恩寵,好使我們心胸寬廣、豁達大度。

度奉獻生活並不意味著當英雄 而是成為希望的工匠

「擁抱奉獻生活並不意味著當『英雄』或成為『他人的模範』,而是與受苦的人在一起,意識到『我們的貧乏』,並『信賴上主以及祂無限的愛』。」教宗方濟各在西班牙修會聯會(CONFER)慶祝該機構成立25周年的機會上如此表示。

教宗在回顧該聯合會的歷史時,讚譽該機構富有成果,充滿奉獻的精神和沒沒無聞的聖德。教宗邀請他們關注過去,展望未來,意識到今天奉獻生活的意義,做「希望的男女」。
教宗也談及當今奉獻生活的困難,例如:聖召人數的減少,修會成員的老齡化、經濟問題、國際化和全球化的挑戰、相對主義的誘惑、邊緣化和社會的輕視。但正是在這些境況下,我們對上主的希望才會日益增長,因為唯有祂能幫助和拯救我們。


在當前的挑戰中,教宗特別指出「向青年福傳」、「以福音和屬於基督的喜悅」感染他們的使命,好使他們向天主的召喚敞開心門。教宗認為,修道人要大膽開闢新的道路,把聖召的問題作為基督徒的基本選項。
教宗然後表明,奉獻生活意味著走成聖的道路,從事慈悲的工作,走出計畫和舒適圈,秉持「與教會一起和在教會內」的態度,去關切那些等待福音之光的痛苦和絕望的人性境況。
教宗強調,度奉獻生活的關鍵在於重視祈禱的生活、與耶穌的個人相遇、團體的分辨以及與主教的對話。
最後,教宗期望他們謙卑而勇敢,展望未來,聆聽聖神,成為真正懷抱希望的先知。

天主教周報517期活動預告

#次期518期預定活動預告暫停一周,敬請見諒。

天主教中部地區百年教堂及宗教藝術特展
天主教中部地區宗教藝術展
展期:即日起~12月11日(二)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天主教中部地區百年教堂和社會在地關係-回顧與展望
展期:即日起~11月28日(三)靜宜大學圖書館1F
聖母無玷染的宗教與歷史意義座談會
時間:12月7日(五)上午10:00 靜宜大學方濟樓1F 惠三廳 …

閱讀全文

見證乃是打破常規 讓人懂得慈悲

教宗方濟各在11月8日的清晨彌撒中提醒眾基督徒要警惕「竊竊私議」的罪,明認福音的邏輯與世界的邏輯截然相反。「見證、竊竊私議和提問」教宗方濟各11月8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省思了當天《福音》提到的這3個舉動。《福音》一開始便記述耶穌的見證,指出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經師和法利塞人卻竊竊私議,指控耶穌同這些罪人吃飯(參閱:路15:1-10)。

關於耶穌的見證,教宗說,這在當時的社會是一件新事,因為與罪人接觸,會使你變得不潔,好似觸摸癩病人那樣。因此,法學士們都與罪人拉開距離。教宗強調,在歷史上,無論對見證者,還是對權勢者而言,見證,從來都不是一件愜意的事,見證者還經常付出殉道的代價。但,見證正是打破常規,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使它變得更好。
因此,教會繼續不斷地作見證。那吸引人的是見證,不是言詞。不錯,言詞能幫助人,但見證更吸引人,促使教會成長。耶穌作了見證。這雖是一件新事,但也不算很新,因為天主的慈悲在《舊約》中已有記載。這些法學士們從未明白過「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歐6:6)意味著什麼。他們誦讀這句話,卻不明白什麼是慈悲。耶穌以祂自己的方式行
事,透過見證表明這慈悲。

教宗接著表示,見證也會「使你處於危險境地」。事實上,耶穌的見證引來了竊竊私議。「法利塞人、經師和法學士們彼此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2)。他們不說:「這個人看來很好,因為他努力使罪人悔改。」這些人總是作負面評論,目的在破壞見證。竊竊私議是每天都在犯的罪,在大事和小事上都如此。
教宗舉例,教區之內和教區之間的爭議,也談到政治鬥爭。倘若一個政府不廉潔,就會設法以竊竊私議給對手栽贓,總是尋求誹謗和中傷。獨裁政府首先透過法律控制傳播媒體,以此開始竊竊私議,讓那些政府視為危險的人失去威信。教宗痛心,無論在個人、家庭、還是在堂區、教區和社會上,竊竊私議成了我們的家常便飯。
對法利塞人和經師們的竊竊私議,耶穌看出他們的心思,不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以他們使用的同樣方式,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中間哪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路15:3-4)
教宗解釋道,按照常理,他們該當明白耶穌的話,可是他們卻算計起來:還有99隻,只有1隻遺失,太陽開始下山了,天已經黑了。這就是法利塞人的邏輯!這就是法學士的邏輯!他們選擇了耶穌的對立面。因此,他們不去同罪人交談,不去找稅吏,理由是:最好不讓這種人玷污了自己,他們是一種危險。我們要保持自己的潔淨。
耶穌巧妙地向他們提出問題,進入他們的疑難中,卻任由他們保留自己不正確的立場。耶穌問道:你們中間哪個人會這麼做?沒有人回答說:的確如此,人人都說:不,我不會這樣做。
教宗指出,正因為如此,他們沒有寬恕的能力,無法施予和接受慈悲。 …

閱讀全文

教宗主持世界主教會議閉幕彌撒 聆聽,做近人,作見證!

教宗方濟各10月2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世界主教會議閉幕彌撒,指出「天主是年輕人,祂愛護年輕人」。在為期26天的世界主教會議結束之際,教宗勉勵眾人「聆聽」,「做他人的近人」,並「為主作見證」。

從10月3日開啟的世界主教會議第15屆常規會議,在這26天期間,一步一腳印地探討了「青年、信德和聖召分辨」的主題。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為這「攜手同行」的旅程畫上句點。與會的神長和旁聽青年,以及7千名信友參加了彌撒。
教宗的彌撒圍繞「信德旅程」中3個步驟展開,第一步是「在說話前先聆聽」,也就是成為「聆聽的使徒」。當天主日的福音中(谷10:46-52),有人聽到耶里哥瞎眼乞丐的喊叫時,不許他說話,斥責他,叫他不要呼叫。相反地,對耶穌而言,那些尋求幫助的人的呼聲,不是一種打擾,而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基督徒蒙召以愛和耐心,去聆聽近人的需求,而非那無益的喋喋不休。
教宗說:「我想對青年說:如果我們並未常常傾聽你們,如果我們非但不敞開心扉,還總是對你們喋喋不休;請接受我們的歉意。你們的生命對天主而言非常寶貴,因為天主是年輕人,祂愛年輕人;你們的生命對我們來說也是極其寶貴的,甚至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必要條件。」
像耶穌那樣,做耶里哥瞎子的近人,是我們信仰之旅的第2步。耶穌問巴爾提買:「你願意我給你做什麼?」天主懷著對每個人的偏愛,設身處地幫助人。教宗說:當信仰只關注教條時,就會陷入高談闊論卻無法打動人心的危險。當信仰只關注做什麼的時候,就有可能成為道德主義,或社交的行為。相反地,信德是生命,是活出那改變我們生命的天主之愛。我們不能成為教條主義者或行動主義者;我們蒙召以天主的方式推進天主的工程;與祂緊密契合,與弟兄姊妹彼此共融,做他們的近人。

教宗邀請我們在信仰之旅中邁出的第3步,是「作見證」。關於這一點,教宗警告說,坐等弟兄姊妹尋上門來敲門,不是基督徒的作為;我們應該去尋找他們,把耶穌而非我們自己帶給他們。
教宗感歎道:「多少次,我們不是在宣講耶穌的話,而是藉祂的話散播我們的想法!多少次人們感受到的是我們機構的重擔,而非耶穌朋友般的臨在!就這樣,我們慢慢成為一個非政府組織,一個半官方的組織,而不是一個生活在上主的喜悅中、由得救者組成的團體。」
教宗最後總結道,拯救巴爾提買的信德,不在於他關於天主的明確想法,而在於他尋求天主,願意與主相遇。感到自己需要得救是信仰的起點。信德的關鍵在於相遇,而非理論。

讓所有人都如基督一樣被接納

讓所有人都如基督一樣被接納

─病患之友會秋季靈修座談溫馨和諧 充電滿滿

 

以「讓所有人都如基督一樣被接納」為主題,病患之友會的秋季靈修座談於10月13日(法蒂瑪聖母顯現紀念日)在風光明媚的陽明山天主堂舉行,有來自花蓮、宜蘭、桃園、大台北等地的祈禱室及善終祝禱團42位志工參與,其中包括內湖三總的湯燕芬和黃翠芳修女。整天活動有3部分:知己知彼共融座談、彌撒和靈修講座,由於流程順暢、和諧溫馨,讓志工們都獲致彼此鼓舞和充電滿滿的效果。
指導神師林吉雄神父在會前禱及彌撒中分別強調「呼求聖神帶領」及「天主是愛」:志工們能將天主的愛帶給病患和家屬,是因為在聖神感動下,已將聖言實踐在生活中,把病屬們視為耶穌的化身去陪伴、去服事,所以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如同彌撒福音中耶穌說的:「那聽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路11:28)希望能將這福分――
「天主是愛」,擴大分享,帶給更多的人平安喜樂!
病患之友會理事長黃金瑜弟兄在座談中指出,祈禱室或祝禱團的三腳架「神師、志工和醫師」缺一不可。有神師指導,有服務熱誠的志工,再加上醫院裡的醫師協助,祈禱室或祝禱團在醫院的立足才能穩固,服務才能更持久、更徹底。
由於病患之友會明年初即將進行會員代表及理監事改選,希望藉共融座談,能尋覓或得到推薦人選,所以理事長邀請與會全體一一自我介紹及分享,讓大家暢所欲言。其中不乏志工談到自己的服務遇上低潮時,是受到其他志工的榜樣激,才能反轉持續的。例如來自花蓮的姊妹就見證說,自己是受了姜捷姊妹(成功聖母聖心堂善終祝禱團長、天主教周報副總編)的10分鐘分享所感動而參加的;內湖三總祈禱室的姊妹也見證自己受到黃翠芳修女感動,因而願意持續擔任病探志工。許多兄姊則以數十年的志工經驗分享成敗得失,提供彼此的參考借鏡。潘伶傑常務理事則特別感謝前任理事長楊景明弟兄,因他4年前帶領兩輛遊覽車人馬參加花蓮醫院祈禱室落成祝聖禮,大大鼓勵了花蓮的兄姊們。
上午的活動,在虔誠參與彌撒及團體喜樂合照後結束。用完午餐,先自由瀏覽陽明山聖堂附近風光,接著開啟了下午的靈修講座,由華山救世主堂主任司鐸、基督活力運動台北分會指導神師――程若石神父,就教宗方濟各今年9月8日在梵蒂岡接見本篤會國際聯合會專題討論會的120位與會修女的討論會主題「讓所有人都像基督一樣受到接納」,耶穌在聖經》中的舉例故事都是精緻的,例如善心的撒瑪黎雅人,他的「遂上前」即時行動力,開啟了救人的善行義舉,為傷者倒上油和酒,表達了溫柔與關懷、包紮與治療。聖母訪親的記載,也是「遂上前」的表現。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