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在《宗徒大事錄》中有句話:「土人待我們非常友善」(宗28:2)成了合一祈禱會的主題。
今年我們祈禱的焦點放在馬爾他教會,她位於地中海中部,北距西西里島90公里。聖保祿宗徒在前往羅馬的旅途中,因為船難而滯留在此,他曾在此島做短暫福傳,馬爾他人因而有機會接受了基督的福音;聖保祿宗徒曾遇非常恐怖的海上風暴,來到這陌生的島,岸上居民非常真誠地接待船上的276名乘客,在《宗徒大事錄》第27及28章經文中,提到聖保祿宗徒在馬爾他島的境遇及福傳事工,特別肯定了馬爾他人的友誼及愛德表現。
2020年基督徒合一運動週的祈禱資料,因此就由馬爾他教會所預備的。馬爾他島民面對遇船難者的熱情款待、友善的行為都成為我們的楷模,願我們彼此之間因著基督徒合一祈禱,也把馬爾他人對異族展現仁愛與尊重的精神發展開來。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是從1月18日至25日,在全球各地舉行,全世界的教會一起為馬爾他地區及所有的基督徒合一而共同祈禱。 熱情好客是我們尋求基督徒合一非常重要的美德,這種做法使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更加慷慨。
這一些對聖保祿宗徒和他的同伴,雖然還不認識基督,但是由於他們非常友善,才使不合一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基督徒的合一不僅可以透過我們的彼此款待、熱情好客而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藉此將愛分享給那一些與我們有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和信仰的人們。
我們剛慶祝過「主顯節」,基督是我們的光和指引,若沒有基督的光來指引,我們就將迷失方向。當基督徒看不見基督時,他們會懼怕,並彼此產生隔閡。基督徒合一運動必須常受到基督之光的照耀。此外,在教會外面有許多良善的人無法看到基督的光,因為在基督徒不合一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清楚反映基督的光,有時候甚至完全遮住真光;當我們尋求基督的光照時,我們彼此親近,更清楚地反映這道光,真正成為世界的光,基督的標記。
馬爾他島上居民提供的實際照顧,使受到海上風暴的創傷和衝擊後,那些被沖擊到岸上的人,因而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善意,這種善意證明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福音教導我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參瑪25:40)當我們對軟弱無助的人提供幫助時,我們的心與天主的心更加契合,因為窮人在天主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
接納外地人,無論他們是屬於任何其他文化或信仰、移民或難民,就是同時愛基督本身,如同天父去愛他人一樣。作為基督徒我們蒙召踏上信仰的腳步,以天主無所不包的愛德,向那一些我們本性難以去愛的人伸出援手;配合我們的合一祈禱,實際的愛德行為更能感動人心。
今年在台北市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於1月18日周六上午10時開始,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台北救恩堂舉行,而前一天17日周五晚上7時30分,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信義堂也舉行了泰澤祈禱會,主要意向是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嘉義地區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今年輪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承辦,在1月19日周日下午3時,在嘉義縣竹崎鄉鹿滿基督長老教會舉行,至於其他各教區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的基督徒舉行合一祈禱會。 …

閱讀全文

1 月福傳意向 為促進世界和平

願基督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及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促進世界的正義與和平。

友愛當然也包含兄弟姊妹之間的多樣與差異性,即使他們是因血源關係而具有相同的天性與尊嚴。宗教的多元性正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正確的態度不是強迫統一,也不是調解合併。我們被召成為信徒,要做的是致力於所有人的平等尊嚴,因創造我們的慈悲天主之名;也因祂的名,我們必須設法調解衝突,並在多元中的彼此友愛。在這裡,我再次重申天主教會的信念:「如果我們拒絕對待任何依天主形像所造的人如同手足,就無法真正地呼求天主,因祂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
然而,我們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在這個人類的大家庭中相互照顧?如何滋養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的友愛?如何在個人所屬團體的名義下,包容而非排斥另一方呢?簡而言之,宗教如何成為友愛的渠道而非分隔的障礙?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共同建設未來,否則不會有未來。宗教尤其不能放棄在人民與文化之間溝通的迫切任務。當前宗教應當勇敢、無畏與毫不虛假,更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幫助人類的大家庭,加強和解的能力、加深希望的願景,並指出具體的和平路徑。
世界宗教還承擔著提醒我們的任務,即貪婪牟利會使人心變得死氣沉沉,而當前的市場法則,要求一切都要即刻,卻無益於相遇、對話和家庭,而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面,需要時間和耐心。宗教應該是最弱小者的聲音,這些人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兄弟姐妹;宗教也應該站在窮人的那一邊;應該要在衝突時保持如兄弟般的警戒;應該要向人類發出警告,面對不公義時不要閉上眼睛;永不要讓自己聽任世界上的許多悲劇發生。

(節錄自2019年2月4日 教宗牧靈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跨宗教交談聚會)

「光仁樂音 傳愛永續」

敬愛的貴賓您好!
音樂是讚美上主的最佳獻禮!光仁小學音樂班在民國52年成立,是全臺第一班,歷經近60年的時間,培養許多優秀人才!使用20多年的多功能階梯教室在曹裕瑢女士的捐款贊助重新整修,以嶄新的面貌傳承與延續音樂班創班的精神宗旨,並命名為「天樂廳」,意寓將美好的音樂傳達給天上的父!
109年1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時於光仁小學博愛樓六樓舉辦「天樂廳揭幕暨祈福禮」活動,並於下午7時於光仁中學懷仁館舉辦司代天神父紀念音樂會。
如蒙蒞臨,麻煩您在108年12月26日(星期四)前將下方的貴賓回條以傳真或E-mail或線上填寫方式回傳,以利學校為您安排座位。
誠摯邀請您
蒞臨 指導!主賜 平安!

天主教光仁小學 董事長  …

閱讀全文

耶穌誕生 愛臨人間

在《若望福音》以「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來描繪耶穌降生的喜樂,我們生活在此時此刻的台灣,面對世事的紛擾與人生的起伏,多麼渴望耶穌――真光的來臨與照耀,這是慶祝聖誕節的核心。
報佳音的歌聲,在聖誕節前於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的各樓層病房唱起了「台北的聖誕節,天空不下雪,但是我感覺到一種愛的力量,從天那端開始蔓延,我知道那是祢。」清純的年輕學子在一個又一個病房走動報佳音,唱起了充滿平安的歌聲,讓住院的病人感動地落淚,陪同引導的關懷志工也淚光閃閃。原來這些來自兩所高中的年輕學子,清純的臉龐帶著幾分羞澀,他們不企求任何回報,分成小組,到不同病房為病人與家屬唱聖歌,分送小禮物並為病人禱告,如同兩千年前誕生在馬槽的嬰孩耶穌,那份單純無條件的愛,一如溫柔的真光照耀了陰黯不安的心靈,安慰了病人,觸動了病人脆弱的心房。
聖誕節在台灣各地普遍慶祝,近十多年來已經成為一種新年前的節慶習俗與跨年活動連接。各大百貨公司或大商場,布置聖誕樹與各種美麗燈飾閃爍耀眼,各地政府機構、公司商店、餐廳或咖啡店都刻意裝飾,幼兒園、各地校園、大樓門廳也是如此,充滿節慶的氣氛,也有人說聖誕節幾乎成了另一個情人節。我們深深知道商業化的消費主義與迎合大眾口味的政府也在這節慶背後推上一大把,幾乎成為全民化、不放假的節日,各種活動、燦爛的燈飾與高聳多變化的聖誕樹,不再與基督徒的聖誕慶祝有直接關聯,絕大部分的慶祝,聖誕老人反而取代了降生的耶穌,是一個沒有耶穌的節。聖誕節的慶祝在娛樂化、習俗化的背後,人心卻埋藏著不少黑暗,包括極度競爭下的不安、追求效率與忙碌下的孤單、家庭及社會的疏離、與面對疾病的懼怕脆弱等,希冀藉此節日暫時祛除內心的不安,讓燦爛亮麗的燈飾一時掃除內在的黑暗,就如同熱鬧翻騰的競選造勢活動後,你我都心知肚明「換人做看看」常只是一張不知何時能兌現的政治支票;但一股永不死心的渴望仍然躁動著,盼望著真實的平安、無私的愛、美好的家庭關係、與安居樂業的渴求,這是耶穌在聖誕節要帶來的禮物,如同那一群在輔大醫院各病房走動的年輕學子,他們真實地來到病人面前,以真誠的容顏唱出清新平安的聖誕詩歌,安慰了備受煎熬的病人。
「全世界的盼望,寫在祢身上,從永遠到永遠,都要傳唱祢的降生,是為了我,是為了我們。」這首〈台北的聖誕節〉,就是教會慶祝的聖誕節,我們基督徒多麼幸福,靜臥馬槽中的耶穌聖嬰再次散發祂無私的愛,讓我們得以親近與領受。每一年的聖誕節慶祝救主的來臨――這道來自上天的真光,也慶祝我們的新生。

教宗方濟各《美妙的景象》宗座書函

有關聖誕馬槽的意義和重要價值

1.聖誕馬槽的美妙景象,為基督徒如此親切,從不止息地令人驚訝和讚歎。聖誕馬槽描寫耶穌的誕生,簡單和喜樂地宣報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蹟。
耶穌誕生的場景就像活生生的福音,從《聖經》冉然升起。默觀聖誕故事時,我們被邀請踏上一段靈性旅程,又被天主的謙抑自下所吸引:祂為了與眾人會晤,而降生成人。我們體會到祂對我們的愛竟然如此偉大:以至祂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為使我們能與祂成為一體。
藉此信函,我希望鼓勵大家繼續這美好的家庭傳統:在聖誕節前準備耶穌誕生的馬槽;也在工作場所、學校、醫院、監獄和巿中心廣場,繼續這習慣。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意,常常體現於各色各樣的材料,造出美麗小巧的傑作。我們自童年就從父母和祖父母學到這充滿歡樂的傳統,蘊含著民間熱心敬禮的豐富靈修。我希望這習慣永遠不會消失,且無論在哪裡式微了,都可以重新復興。
2.聖誕馬槽的起源,首先是根據福音所載,耶穌在白冷誕生的某些細節。聖史路加簡單的說:「瑪利亞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7)因為耶穌躺在馬槽中,故此,耶穌誕生的場景,就稱作「馬槽」;拉丁文是praesepium(馬槽)。
天主子來到世上,躺在餵飼動物的「槽」。
乾草堆成了祂的第一張床,以揭示祂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若6:41)。聖奧思定和其他教父被這象徵所打動:「躺在馬槽裡,祂成了我們的食糧。」(《講道》189,4)事實上,耶穌誕生的場景,喚起耶穌生平的許多奧蹟,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讓我們回顧聖誕馬槽的起源:這是我們所熟悉的,我們要想像自己在義大利里蒂(Rieti)附近的小鎮格朝奧reccio)。聖方濟在1223 年11 月29日獲得教宗何諾三世(Honorius …

閱讀全文

打造免於宗教迫害恐懼的世界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以及美國的對華援助協會、傳統基金會、自由之家、國際宗教自由圓桌會議、宗教自由中心、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基金會等8個團體,於5月30至31日,在新竹長老教會聖經學院,舉辦「台灣國際宗教自由論壇」。今年的主題是「迎接挑戰」,邀請世界各國的宗教領袖、政府代表和非政府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如何促進全球宗教自由,並針對中國、中亞、東南亞國家的宗教迫害,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與會人士呼籲國際社會,譴責世界各地侵害宗教自由的行動,強化宗教自由倡議網路,共同促進所有國家尊重人民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
蔡英文總統在開幕致詞強調:「對民主社會而言,尊重與包容多元的宗教至關重要,台灣將持續為世界宗教自由作出貢獻,台灣是印太區域宗教自由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這都是過去前輩流血流汗爭取而來的,我們願意把經驗分享給全世界。⋯⋯在中國,基督宗教的聚會被打壓、藏傳佛教受到嚴格管控、維吾爾族穆斯林甚至被送進『再教育營』等,這都需要國際社會共同關切和聲援。我們必須拿出道德勇氣,和宗教上受到壓迫的人們站在一起。」
美國在台協會酈英傑處長說:「我在1978年第一次接觸台灣,是一名傳教士,很適合現在來表彰與推廣台灣的宗教自由。」達賴喇嘛雖未出席論壇,特別致函表達對台灣的祝福:「宗教自由是基本人權,人人皆有權感到幸福,而幸福必須建立在人權的基礎上。看到台灣民主之堅實,法律對人權之保障,感到很欣慰。世人皆有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一旦決定了精神歸依的方向,就應落實在生活中,讓宗教帶來心靈的平靜,帶來和平的曙光。」
我在5月30日下午,前往聆聽「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和西藏圖博人的宗教迫害與種族鎮壓」的專題報告。
6月1日上午,又參加該論壇記者會,代表政府感謝這些積極捍衛人權、關心宗教自由的國內外民間團體和人士,不僅分享台灣捍衛宗教自由的經驗,並且商議解決宗教迫害的有效行動方案。我也呼籲台灣人民要與世界上愛好自由、具有宗教心和慈悲心的人士合作,更要和受到專制政權壓迫、被剝奪宗教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努力打造一個「免於宗教迫害恐懼」的世界。當越多人民生活免於恐懼時,國家就會越安定、越和平、越繁榮。希望中國和其他仍在迫害宗教的國家,可以理解這個道理,並具體展現對宗教信仰的包容,以及對國家治理的自信。


主耶穌基督教導我們「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路10:27)更要我們特別照顧最小弟兄的需要,祂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印度加爾各答的聖德蘭姆姆曾經說過:「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在世界上的許多角落,宗教自由依然受到威脅與迫害的今天,我們不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該努力為生活在宗教迫害恐懼中的人們,爭取完全的宗教自由!主耶穌基督說過:「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