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教宗為雨林火災痛心疾呼 停止肆虐地球之肺亞馬遜

教宗方濟各8月25日主日正午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強力要求眾人,努力遏止數個月以來毀滅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教宗強調,燃燒中的地球之肺──亞馬遜流域對我們的星球至關重要,從太空看到面積2250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流域連日大火,造成大地呼吸困難,巴西聖保羅的天空完全被濃煙掩蓋。

教宗說:「我們人人都為亞馬遜流域的大火深感擔憂。讓我們祈願藉著眾人的努力,大火能夠儘快得到控制。」8月24日,多個國家展開了滅火計畫,調動超過4.4萬的陸海空軍來提供支援。災情最嚴重的雨林區位於巴西和玻利維亞境,但火勢已延燒到巴拉圭。
這場環境災難將對全球的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不僅教宗方濟各和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領袖為此發出呼籲、採取行動,也有很多公民在國際層級發起各種動員。23日,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公開表示,亞馬遜大火是「國際危機」,呼籲本周即將登場的「G7峰會」共同關注,可以預見對巴西的國際制裁。
雖然巴西總統博爾索納企圖對亞馬遜災難輕描淡寫指稱,火災發生屬過去15年發生的火災平均值,但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數據,從1月到今天,在雨林中發生了7.2萬起火災,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84%。濕潤的雨林地區為什麼會連燒三周不停止?因為過度的濫墾濫伐,雨林每年正以100萬個足球場的面積迅速消失!雨林大火不停,光是在今年7月就有大約5個台北市面積的雨林被燒毀,對環境和生物殘害至為嚴重。
為此,巴西、墨西哥和巴拉圭主教團分別繼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後發出呼籲,懇請迫切採取措施來捍衛雨林。
巴西主教團的公告寫道:「面對荒唐的火災和其他的犯罪掠奪,現在需要採取正確立場和緊急措施。」巴西主教團主席阿澤維多(DomWalmor Olibeira de Azevedo)總主教引用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指出,「此刻應當秉持平衡及負責任的態度來發言、作選擇和行動,人人承擔起保護亞馬遜的崇高使命,尊重環境、傳統民族和原住民,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若不從事這項使命,所有的人都將遭受無可挽救的損失。」並在視訊中呼籲眾人透過「為亞馬遜發聲」運動一起「高聲疾呼」。
巴西主教們也將於10月6日至27日在梵蒂岡舉行、主題為:「亞馬遜──教會與整體生態的新旅程」的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視為「希望的記號和重要指示的泉源」。這些神長也呼籲作出實際的政治行動,來拯救一個對地球生態平衡如此關鍵的地區──亞馬遜。 …

閱讀全文

網路世界的今觀

愛因斯坦曾預言人類過度科技化的結果,將使下個世紀出現了許多白痴(idiot)。這在目前很多場景所見,幾乎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在滑手機,忘了多用大腦去思考,多與周圍的人傳遞感情,似乎應驗了這位偉人的預言。電腦網路出現之後改變了世界,譬如說紙本媒體大量減少,家用電話也被手機所取代,音樂影片電玩都進到網路,大大增加人類生活的方便性,也帶來爆發性的知識獲取,和新聞的即時性。然而,網路帶來的禍害也是現代人應知的事實,我們要能善用網路,又不致產生負面效應。

首先我們要談的是,網路是當今消息散布最快的媒體,這本身就是最可怕的一種工具。有很多形容這種可怕現象的俗話,如:三人成虎、積非成是、眾人所指、無疾而死⋯⋯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說,真理最大的敵人不是謊言,而是讓許多人執迷不悟,深信不疑的迷信。而網路的新聞也好,知識也好,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有實證基礎的?以前假消息可能是口耳相傳,現在網路是瞬間廣傳,收到訊息的人又可加油添醋,使原意失真,如果很多人輕信網路的訊息,就如甘廼迪所說的,迷信的邪惡遠大於謊言,它可以毀人害人,是真理最大的敵人。
網路的操作也是讓現代人迷失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當成一種工具來宣傳、推銷,讓一個人成為網紅,有成千上萬的粉絲,可以形塑明星,但也可以誤導群眾,尤其是用在政治操作上。所以現代的選舉又增加了一個變數,就是網路的支持度。我們在上一段談過,網路的訊息可以不經證實,可以編造故事,可以化妝抺黑,如果迷信的人多,盲目的大眾又如何選賢舉能?這也是現代人的一個危機,因為不適切的領導人會也許把國家社會帶到未知的困境。
網路的普及帶來人類身心靈健康的戕害是愈來愈突顯的事實,在愈小的年紀就迷上網路,或是愈頻繁使用電子設備的人愈容易有眼睛、脊椎和其他筋骨的傷害,減少人際相處,自然也就會有心靈的損失,如果能把上網時間騰出一些,固定做親子關係,教友們能用來讀經祈禱,或許是一種很好的身心療癒。
網路和任何科技,人工智慧都是人類心血的結晶,應該為人所用,不應該為害於人,所以我們相信在生活上愈來愈需要網路的同時,也需要去想如何避免網路所帶來的災害,除了將來會出現一些保護人的機制之外,現在每個人在網路世界裡要經常思考,自己如何才是網路的主宰而非成為網路之奴,就像天主給我們的智慧去創造更完美的世界,為的是享受更好的人生,用以讚美天主一樣。

教宗接見童軍 期勉生命的奧秘在於給予

「你們切莫滿足於在電視機前虛度光陰,別相信生命是下一個有待下載的娛樂應用程式。」教宗方濟各8月3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如此勸勉5千名參加歐洲童軍聚會的青年。
本屆歐洲童軍聚會的格言是「預備上主的道路」(谷1:3)在晉見教宗以前,與會童軍跟隨聖人的足跡走向羅馬,在旅途中「感受內心的自由」。這些曾在不同時期走遍歐洲許多地方的聖人分別是:保祿宗徒、本篤、濟利祿和美多弟、亞西西的方濟各,以及加大利納。教宗指出,這些聖人的共通點是「信賴天主,勇於冒險,為了實現遠大夢想而踏上旅程」。


青年們與這些聖人相遇後,教宗贈送給他們一句福音勸言「你們給,也就給你們。」(路6:38)並強調「福音是人生道路的真正導航」。教宗闡明,在貪得無厭的今日世界裡,有人因『擁有』變得沈重而庸俗,有人則因『給予』使心靈變得輕快,『給予』意味著離開舒適的環境,踏上旅途,帶給世界一些美善。
教宗對所有童軍青年說:「你們要相信耶穌。祂說完『你們給』以後,還說:『也就給你們』。天主是父親,祂將給你們超乎想像的事物,不讓你們空手而歸。當祂似乎從你身上拿走某樣東西時,只是為了騰出空間,來給你更多、更好的,讓你能在旅途上前行。祂使你擺脫消費世界的虛假承諾,讓你獲享內心的自由、內在的喜悅。」生命的奧秘在於給予,唯有付出生命,才能獲享生命。
教宗進而以加爾各答聖德蘭姆姆為例,表明每個人蒙召對世界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教宗籲請青年「不要忘記,他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珍貴的」,對教會、對教宗也是如此。
要「向他人敞開心扉,對他人行善,活出童軍的友愛精神。」對此,教宗說:「如果你們為別人搭建橋梁,就會看到他人通過橋梁,向你們走來。相反地,當一個人獨自發呆,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他宛如活在肥皂泡沫裡。」
此外,教宗也闡述了這句《聖經》勸言與受造界的關係。在過去幾天的旅程中,童軍青年會發現「受造界沒有疆界:它是屬於眾人,為眾人而造的。」教宗解釋道:「受造界教導我們寶貴的一課:我們在世界上是為了與他人相遇,創造共融,因為我們彼此相連。萬物受造,是為了使我們與天主相連,使我們互相連結。」
教宗最後勉勵童軍青年:「選擇給予的道路,成為活躍的公民」,建設一個「彼此修和、互為一體的社會,從而促使歐洲更新。」

教會新訊

愛 . 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音樂劇預告片 本音樂舞台劇將於近日內推出,敬請留意&觀賞! https://youtu.be/bQv1F52apGE 收看方式如下:
1.搜尋 youtube。
2.在youtube搜尋天主教之聲。
3.在影片的右下方點擊”訂閱”,請分享給你的群組朋友

教會的聲音在哪裡?

教會的使命,就是要將基督的福音傳播出去。最近不知什麼原因的觸動,我重新慢慢閱讀黃懷秋教授的《十字架下的新人:厄弗所書──導論和默想》,以及《伴你讀保祿》兩本小書。回到初期教會宗徒們所面對的環境與挑戰,想像保祿如何掌握各個地方教會的現況,勇敢地提出看法並鼓舞信眾。隨著福傳志業的拓展,《厄弗所書信》裡,保祿(姑且不論該書信是否是保祿本人的作品)開展了一個更寬廣的教會觀,讓我們看到宇宙性的幅度。
福音和書信裡的訊息是那麼樣的鮮活,就像在分析、處理自己生活裡所遭遇的困惑和不安一樣;既不是空話也不是理論,而是摻雜著柴米油鹽的種種現實重擔。想想當時的交通條件,紛雜的文化傳統,政治的壓迫及種種認同與利益的糾葛,福音的傳播阻礙重重;但宗徒們的熱火在聖神的引領下,不斷向外邦宣講,穩固並擴大基督的王國。如果說教會的存在即是為宣講基督的福音、持續執行天主的救恩計畫,應該不能算是太離譜的論斷吧!果真如此,教會若不再有宣講福音的能力,或福音傳播的管道喪失了活力,那應該是教會危機的明顯信號。我對台灣天主教會,近20年來在傳播媒體事業方面的表現,有過幾次非常沈痛的發言,但似乎看不到一些比較積極的回應。
1980年代初我曾在光啟社服務,擔任丁松筠神父的中文秘書;同時也曾為羅光總主教創辦的《益世雜誌》撰文。大學時代,我是《現代學人季刊》(1961年趙雅博神父、牛若望蒙席創辦)、《現代學苑月刊》(1964年羅光總主教發行、項退結教授主編)的忠實讀者;1974年兩刊合併改組為《哲學與文化月刊》,我和其中的若干師長與編者,有更多的交往與互動。加上輔大神學院的《神學論集》,我非常感佩當年許多的主教、神長們,他們不但勤於寫作、論述,也對思想的傳播以及對主流社會的動向,都有主動介入的決心與掌握。1963年創立的《見證月刊》,因應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的變動,以「關心現代,尋主事天」為目標擴大了它與社會對話的版面。第一次政黨輪替後,2004年《人籟月刊》創辦,和台灣社會互動的介面更大了。我是這兩份雜誌長期的讀者,也為其撰稿,可惜二者都先後在2014、2015年停刊了。儘管如此,我認為這兩份由外籍修會(聖母聖心會、耶穌會)支持的刊物,仍是教會面對台灣內部、兩岸關係、國際情勢劇烈變化的時代裡,最令人感佩、動容的媒體表現。
經營媒體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經費,內容吸不吸引人?撰稿者的邀約、讀者的服務、市場流通等等都是艱鉅的任務。我創辦過《山海文化雙月刊》,目前仍持續推動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出版工作,深知其中的甘苦辛酸。
不過,以台灣近30萬的天主教友、7個教區以及那麼多的文教、醫療、社會機構,卻無法支撐一個像樣的媒體事業,實在無法接受。同樣受到媒體環境的嚴重衝擊,基督新教各教派,仍有多處保持活力的書店,電視媒體上也有自己穩定的據點。佛教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更令人刮目相看。偌大的大台北地區,天主教會只剩下忠孝西路一段的聖保祿書店,我每次逛街買書,看著胖胖樂觀的陳修女,敬仰之心深處仍不免有淚。
這是整個教會(當然包括我們自己)要去嚴肅面對的問題,大家必須共同找回初期教會傳播福音的熱火,「據說」明年要再一次召開福傳大會,「打聽」之後大略知道這次大會將分三個階段:
1.今年(2019)10、11月的「堂區會議」。
2.明年(2020)3、4、5月的「教區會議」。
3.明年8月「全國福傳大會」。
時機的選擇和「由下而上」的做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由上而下」主教團本身也有許多應該負起的責任,整體教會的走向、核心議題的設定,都必須藉更廣泛的討論、反省主動積極提出議案,至少媒體傳播事業這一題,應該在這次「福傳大會」上徹底檢討,做出有效的決議。

2019 台灣青年日 「青年是教會的希望」

今年輪由高雄教區承辦的台灣青年日活動,是台灣天主教會的年度盛事,活動於7月17日至21日盛大地展開,承辦單位為迎接此盛事,早在一年前即開始進行相關籌備工作,期盼以最完善的場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內容及高雄人最大的熱情來迎接各地的青年朋友們,相信在青年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下,身心靈定能獲益良多,且滿載而歸。
為迎接台青日的到來,高雄教區的青年、教友、傳協會、堂區及各善會,全部都動員起來,經愛德的交流與腦力激盪,所規畫出的活動內容,鐵定要讓參加的青年們享受到身心靈的豐盛饗宴。從隆重的開幕及閉幕彌撒,分別選擇在文藻大學及屏東佳平天主堂舉行,就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他們願以不同的地點、埸景,來展現出教區多元文化的特色。讓所有參加的青年都進一步地認識與體驗在不同文化中的信仰生活。
在寄宿家庭單元活動的安排上,除了要讓青年感受到高雄教區教友家庭的熱情外,也要讓這些青年們能體驗原鄉生活,認識鄉村部落之美,同時也要幫助青年們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與珍貴的歷史,開闊自己的生活視野。期盼藉著信仰生活經驗的接觸,也能產生美好的對話。


今年活動有個深具特色的「DOCAT工作坊」,是教會給年輕人在現代社會的態度與教導,幫助年輕人更認識《天主教社會訓導》進而實踐,不只是Know it ,知道後還更要實踐Do it。這次工作坊活動分成四大類,即教宗最近頒布的四個通諭:《願祢受讚頌》、《愛的喜樂》、《你們要歡喜踴躍》、《福音的喜樂》,共有17個工作坊,以一天的時間進行深刻的體驗,讓青年自由選擇主題,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帶領青年輕鬆學習、深入瞭解基督福音如何活在現代社會中。
今年也是2018世界主教會議「以青年為主題」以後,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的台灣青年日,我們不再提供已備妥的答案和現成的方案,而是讓青年人以全新角度提出問題,並迎接他們提出的挑戰。「聆聽」使人得以在設身處地的氛圍下互相交流,讓青年人得以對團體作出貢獻,幫助他們認識新的敏感議題,並提出沒有人問過的問題。在世界主教會議最後文件中強調「聆聽有助建立宣講福音所需的環境,讓福音以強大有力和富有成效的方式,真正地觸動人心。」(Sinodo dei Vescovi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