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華光有愛 啟動家園改善計畫 盼您牽成

早在1983年,由來自匈牙利的耶穌會士葉由根神父,本著天主的博愛精神,利用新竹縣關西鎮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磊質傳教學校舊址,創立了華光智能發展中心,服務對象為輕、中、重度、極重度的智能障礙者及多重障礙者,目的服務培養身心障礙者自我照顧以及技能的適當發展。

2001年,為了符合機構小型化、社區化的世界趨勢,因應服務範圍逐年擴大,服務使用者遍及全國,加以各縣市政府紛紛委託辦理身心障礙者教養工作需求量增加,申請成立「財團法人天主教華光社會福利基金會」。2011年由根山居完成修建,擴大服務範疇解決社會需求,照顧這些需要他人支持及幫助的身心障礙者,讓他們有一個安定的家。從開始的6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到至今華光中心、由根山居及芥子社區生活支持服務中心,總共服務約有300位輕、中、重度及極重度的智能及身障者、自閉症身心障礙者;大部分來自於貧困及弱勢家庭,由於原生家庭無法提供照顧及教導,因此提供85%身心障礙服務對象24小時全天候服務。

台灣自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老年人口達14%,隨著人口持續老化與身障人口不斷增加,身障人口「身障因素」與「老化因素」產生的照顧問題與服務需求更顯迫切,有多項研究顯示,身心障礙者年過45歲身體功能開始退化,伴隨出現心血管疾病、肌肉與骨骼、呼吸狀況、感知能力下降等症狀,相對的影響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目前中心服務91位身心障礙者,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數有21人,佔總服務人數23%;5年後,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數將有39人,佔總服務人數42%,10年後45歲以上的人數將有51人,佔總服務人數56%,這個驚人的數值只會逐年攀升,並不會下降。

華光智能發展中心今年6月,就有6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因細菌感染及腫瘤住院治療,其中4位年齡在45歲以上。69歲楊媽媽與她的51歲女兒就是其中一對住院治療的服務使用者,媽媽領有中度智能障礙證明,女兒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皆為中高齡之身心障礙者。楊爸爸去世多年,楊媽媽除了這個女兒,還另有2名女兒及1名兒子,同樣都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兒子安置於其他身障機構,楊媽媽與3名女兒則在華光接受服務。4個人雖然情緒穩定,但自我照顧能力弱,楊媽媽有一位親弟弟,但多年不曾探視及聯絡。

另一案例小孟,父不詳與媽媽2人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是住院的身心障礙服務對象中最年輕的,兩人由政府單位安置於此,媽媽已50歲,屬於中高齡身心障礙者,小孟則是22歲年輕有力的大男孩。小孟每天都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出現,如揮打自己頭部、身體,或用手拍打牆壁;無口語表達理解能力,僅能發出聲音,情緒變化快,會突然出手揮打站在他前方的人,將桌上的水及飯菜揮掉,朝對方吐口水等行為。除了上述的行為問題外,生活中的日常,如洗澡、飲食、喝
水等,需一對一的陪伴及照顧,以媽媽現在的體力,實在沒有能力照顧。
上述所提的兩個身心障礙者家庭型態,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心內的家庭型態還有雙重老化家庭的型態,小智53歲,領有重度智能障礙證明,爸爸85歲,每2周會從苗栗女兒家坐火車、轉公車花上5個多小時的車程,至本中心接小智返家,周日再花5個多小時的車程,將小智送回。爸爸曾說小智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牽掛,所以趁現在還有能力時,要常常帶他回家走走,以免他離世後,小智再也沒有回家的機會,這番話讓人聽了聞之鼻酸。而在華光體系下,約300位身心障礙服務對象,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故事,當中的辛酸血淚、照顧壓力及社會給予的對待,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內政部曾於2011年做抽樣調查,全台108萬5000戶身心障礙家庭中,父母雙亡的高達53.79%,若再加上父母其一亡故、其一65歲以上,或兩人均65歲以上的家庭,數字便增加到80.24%,若再計入父母其一達65歲以上,這樣的家庭便有85%,換算下來,高達92萬戶的身心障礙家庭面臨父母亡故或年邁的問題,此數值驚人,顯示身心障礙機構設立的重要性,為落實「在機構老化」與「終老家園照顧」的一貫理念,設計合適之生活環境,推動在地老化的長期照顧,辦理中高齡身心障礙者養護服務,讓他們老有所終,達到活得老,且活得好的願景。

華光智能發中心服務身心障礙者,至今邁入35年,房舍漸漸老舊,不只油漆剝落,四處漏水,牆壁甚至出現龜裂的問題,現有的房屋設施已不符合目前中高齡身心障礙者的居住安全,必須改善現有房舍設施,讓年紀逐漸增長的身心障礙服務對象能有安全合適的照護環境。修繕本棟3、4、5樓的空間需1200萬元的經費,目前僅籌募到約250萬元,第1期工程款尚缺150萬元,因此,非常需要大家的捐款支持,用您的愛,讓中高齡身心障礙者能擁有舒適安全的「家」,一起為我們的家園改善計畫籌募款項,讓我們的修建工程能早日完成,給中高齡的身心障礙者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家園空間,捐款資訊請致電:03-5874-690轉公關組。

教宗會見愛爾蘭當局 談及侵犯的創傷、家庭、移民、基督信仰的價值

教宗方濟各8月25日在都柏林城堡會見了愛爾蘭當局、民間組織和外交使團,以及北愛爾蘭代表團,發表了他此行的第1篇正式講話。教宗在談到家庭時強調,要保護家庭免於各種形式的攻擊和非難。教宗也論及移民危機,並指出,以明智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最後教宗談到教會成員性侵未成年人的嚴重醜聞。

教宗說:「教會當局,包括主教、修會長上、司鐸和其他人在內,沒有妥善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罪行的失責行為,當然引發了義怒,成了天主教團體痛苦和恥辱的原因。我本人深有同感。我的前任本篤十六世教宗也不吝言辭地承認問題的嚴重性,並要求採取真正具有福音精神、公正和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種背信棄義。他坦率而果斷的介入,持續激勵著教會當局努力糾正過去的錯誤,並制定嚴厲的規則,以確保這些事件不再發生。」

教宗也喜悅地談到本屆世界家庭大會,稱家庭是社會的黏合劑;家庭的福祉不能被忽視,卻應透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得到提升和保護。教宗說:在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家庭中,我們學習和睦相處,控制我們的自私本能,調和多樣性,最重要的是,分辨並尋找賦予生命真實和圓滿意義的價值觀。教宗強調,人性的紐帶必須得到鞏固,好使世界成為一個人民大家庭。教宗強烈呼籲合一與友愛,特別是針對那些最脆弱的弟兄姊妹,從而抵制種族仇恨、暴力、貧富差距,以及對尊嚴和人權的蔑視。我們急需在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恢復一個真正人民大家庭的意義!我們永遠不要失去希望和勇氣,堅守締造和平、修和與守護他人的道德要求。
教宗繼續說,若沒有心靈歸依帶來的平安,全球大家庭的理想可能成為陳腔濫調,甚至鼓吹「丟棄文化」的傳播,使窮人和弱勢群體遭受冷漠,包括那些被剝奪生命權的胎兒。教宗說,也許在這個時代最能引起我們良心反思的挑戰,是大規模移民的危機,這危機註定不會消失;而解決之道需要智慧、廣泛討論,以及遠遠超出短期政治決策的人道關切。

教宗最後讚揚為建立聖座與愛爾蘭自由邦(今愛爾蘭)之間的牢固關係所做出的貢獻和努力。愛爾蘭的根基是基督信仰福音數千年來的歷史,這福音由聖帕拉迪奧(Palladio)和聖巴特利爵(Patrizio)宣講,然後由多位聖人和學者傳播開來,例如:聖高隆巴(St.Columba),聖高隆邦(St. Columban),聖女布里吉達(Brigida),聖迦勒(St. Gall),聖基林(Kilian),聖伯來登(St. Brendan)等。
教宗最後祈願,愛爾蘭永遠不丟失或忘記基督信仰充滿活力的旋律,這旋律曾支持並繼續支持著這片土地。教宗說,一如過去,生活在這個國家的男女努力以源自信仰的智慧豐富國家的生活。即使在愛爾蘭最黑暗的時刻,依然在信仰中找到了為打造自由、尊嚴、正義和團結的未來,所不可或缺的勇氣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