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每年歸檔:2019

天祐香港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7月起整個行動擴大升級,香港市民以遊行集會、佔領道路、包圍政府公署等一系列活動,作為向香港政府抗議與施壓,示威者幾乎每周發起常態抗議活動,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撤回「暴動」定性、撤回控罪、追究警隊濫權、實現「雙普選」等五大訴求,示威者也由大專學生及異議分子,擴展到一般中上階級市民,甚至有公務員與醫護界加入遊行聲援。

這項行動從一開始的和平示威演變成警民衝突,運動擴及至香港各地,遍地開花,與警方間的衝突因而加劇,造成交通設施、政府公署、多處地鐵車站等受到破壞,警察向示威者施放胡椒噴霧、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與水炮等,演變成警民流血衝突。號稱「東方明珠」的香港,霎那間動盪不安,受到舉世的關注,我們看到以下現象:
1.香港主體意識的建立:
香港從過去對政治的冷感,從2014年「雨傘運動」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雖然受到挫折,如今已大逆轉,香港市民深知必須決定自身前途;接著香港社會為捍衛一國兩制下的民主、人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法治,面對中國集權專制政府下司法體系、人權受到嚴重侵犯與濫用,特區政府缺乏作為,反對修正《條犯條例》運動,是對中國與特區政府的不信任與恐懼下凝聚而成的。反送中運動一連串的抗議示威活動不斷升級,社會各階層的加入,已形成了香港的政治改革,建立了香港的主體意識,要求港人決定香港未來的前途,即實現特區政府與立法會的直接選舉。儘管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但《香港特別行政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精神下,香港人尋求雙普選與香港獨立不能混為一談。
2.香港市民集體意志的表達:
雖然香港被視為是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事實上是香港廣大中下階層支撐著這顆「東方明珠」的閃亮與發展;但在香港九七回歸之後,並未進行積極的民生改革,貧富懸殊,政府向企業與財團傾斜,一般市民居住權與其他民生需要受到長期忽略,民間的怨氣不斷積累,反送中的示威與抗議成為香港百姓抒發怨氣的管道,強烈的警民對峙、暴力衝突與各種破壞的現象百出,不言而喻。
這股香港市民意識洪流的強大,加上國際民主國家的聲援支持下,香港政府必須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善意的了解,也絕非任何集權專制政府所能阻擋的。當然,過度的暴力行動與訴求,有志之士必須加以引導,否則勢將導致對立與仇恨。
3.堅持「和理非」路線:
反送中運動引發的政治改革,以各種途徑與方式向香港政府抗議與施壓,以期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儘管積壓已久的怨氣與香港政府不願正面回應訴求,導致在和平集會遊行之外,造成各種破壞與暴力衝突事件,但大多數香港市民仍然堅持以和平、理性與非暴力,以港人獨特的彈性與創意的方式表達訴求,除了向國際表達港人心聲外,在各地以牽手拉起「人鏈」以示團結與持續向政府施壓,特別是各校中學生的安靜拉起「人鏈」參與行動,或聚集廣場、百貨公司與公園等地演唱〈願榮光歸於香港〉或其他歌曲,一方面柔性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凝聚民眾的力量,在在令人動容。
我們贊同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呼籲:懇請行政長官盡速回應民間的強烈訴求;各方人士必須克制,避免挑釁;期望政府盡快與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尋求解決香港目前困局的良方,尤其要先與青年對話,聽取他們的心聲和訴求。

教宗勉歐洲東方禮主教 致力大公 並肩同行

教宗方濟各繼今年6月29日把聖伯多祿宗徒的遺骨贈予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後,9月14日向歐洲天主教東方禮約40位主教勸勉:「面對許多威脅和平的不平等及分裂,我們感到蒙召成為對話的工匠、修和的推動人,以及相遇文明的耐心建設者。」這些受聖神啟發的言語與行動,顯見教宗對教會合一的注力。

教宗對與會主教說:很多人陷入暴力的漩渦,以及種種要求和不斷互相指責的惡性循環,但是上主渴望我們成為愛的福音的溫和播種者,應當遵循的道路是「祈禱、謙卑和愛」。
教宗指出,歐洲天主教東方禮主教的任務是治癒過往的創傷,克服偏見和分裂,為所有人提供希望,以及與非天主教弟兄姊妹一起在「大公」的旅程中並肩前行。
教宗強調,「唯有去愛,才能找到喜樂,散播希望。唯有去愛,才能將我們依戀的次要事物放在次要地位。我們至今依然依戀的事物之一是金錢,它具有極大的危害,因為魔鬼從口袋進入」。
與會的歐洲天主教東方禮主教在第22屆年度會議結束之際,前往梵蒂岡晉見教宗。本屆會議9月11日至14日在羅馬舉行,主題為「當今歐洲天主教東方教會的大公使命」。在場的主教來自拜占庭禮傳統、中東、印度和其他地區。
教宗引用梵二文獻《東方公教會》法令:
「在教會中的差別性,並不妨礙其統一性,而且相得益彰。」教宗闡明,基督徒的統一性不是單一形式;相反地,單一形式毀滅統一性。基督徒的真理絕非單調,卻是協調,否則它就不是從聖神而來的。教宗向這些主教指出,「天主教會的共融是獨特身分的一部分,有助於保護它不受誘惑,以免自我封閉,且免陷入排斥他人的民族本位主義」。

各種本位主義如今成了民粹主義,並且企圖發號施令,讓一切都變成單一形式。對天主教東方教會而言,活出教會傳統意味著從自己與東正教會共同的靈修、禮儀和神學裡汲取養分,教宗方濟各勉勵他們在學術界也進行交流活動,培養年輕司鐸的開放心胸。再者,教宗也催促各位神長互相扶持,彼此相愛,因為「愛沒有教會法或管理權的邊界」。教宗最後提醒在座的神長,上主不會數算我們的轄區、管理權,或是我們對國家認同發展的貢獻。相反地,祂會問我們有多愛我們的近人、每個近人,以及我們如何向人生旅途中遇見的人宣講救恩的福音。

台灣福傳的新思維與挑戰:教會的革新與跨越

即將於2020年召開的全國牧靈福傳大會,中心委員會及與籌備小組已如火如荼地進行,預訂於明年8月在輔仁大學隆重展開,大會將以三個方向進行:1.檢討;2.成長;3.發展。距離1988年舉行的「天主教福音傳播大會」和2001年舉辦的「新世紀新福傳」兩次大會至今事隔多年,而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教會環境丕變,如去年中梵簽訂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台灣通過同婚法等,惟台灣的牧靈與福傳問題依舊,因此這次的大會,能否具備新思維帶動教會的革新與跨越,格外令人引頸期待。

最令人焦急的是台灣福傳績效不彰,教友人數不增反減,由40年前的30萬人,降到目前的22萬7279人(《2017台灣天主教手冊》統計)台灣的牧靈福傳問題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已經過無數次的會議討論,論述甚多,但是教友人數卻越來越少,因此,本人針對相關問題的解方提出以下的淺見,就教於大家。
1.降低領洗門檻:我們教會不夠開放,入教門檻太高,時間拖延太長,過於封閉且不夠接地氣,從總統候選人只拜廟而不拜訪天主堂即可見一斑。我們要配合工商社會數位化與國際化的腳步,效法伯多祿一天讓3000人受洗入教的精神(參閱宗2:37-41),找出各種可行方法積極傳教,亦可參考基督教的做法,減化領洗基本門檻,方便教友帶領親友聽道理受洗入教,使教友人數快速增加乃當務之急。
2.調整教區結構:因為「聖統制」以主教為牧首,而台灣並不大,教友也不多,就分成七個教區,資源整合不易,可考慮分北、中、南、東4個教區或只設一個台灣教區,由總主教為牧首,餘分區設置若干總鐸區,由不同主教主持,這種改變當然需要有主教團的共識及教廷的同意。透過教區結構的調整,強化主教團秘書處的人力與功能,不只可以更有效地整合與分配資源,有利於牧靈福傳工作的推展,更可加強教區、鐸區與堂區聖職人員的互動與溝通,同時可更有效地協助解決神職人員的福傳困境與安養等問題。
3.培訓教友福傳:重新定義「教友時代來臨」的真諦、界限與分際,讓更多有志教友接受訓練,以協助傳教。台灣只有618位神父,其中本國籍221位,外國籍有397位,共同管轄379個堂區及283個兼管區的662個堂口;神父天天忙於做彌撒、主持聖事及諸多堂務,每個堂區實在需要主動邀請教友清楚地付予具體的福傳工作,並釐清權限,使教友有意願福傳或擔任終身執事、傳教員等職務,展現具體福傳成效。
目前全台灣只有143位傳教員(男44位、女98位),人數明顯不足。此外,全台約有1080位修女(本籍696位、外籍384位),各修會應依其個別性向、專長與適合度分派工作,加入福傳行列。
4.經營堂區管理:建立全國教友遷移登記系統,找回失聯教友,設定年度慕道班及受洗人數指標(KPI),每年定期舉行檢討,神父與教友們一起努力衝刺。
5.建立督導機制:由教會各職司督導單位負責,全面盤點並檢視各基金會與善會的組織及功能,必要時進行定期業務評鑑,以充分發揮其牧靈與福傳的功能;同時展開募款、籌措經費,組訓人力,善用各種傳統與新媒體做福傳。
6.擬訂研討方向:大會討論方式分政策、戰略與戰術三個層次,以研究解決議題方案為主軸,最後彙整成一份完整的《台灣牧靈福傳10年(2020-2030)計畫書》為結果;各教區設置牧靈福傳處,負責計畫的執行管考,定期舉行檢討與共識營,此後固定每隔10年舉行一次全國牧靈福傳大會,以做全盤檢視。
展望2020年全國牧靈福傳大會,能為台灣天主教會擬訂具體可行且承先啟後的牧靈福傳10年計畫,找出劃時代的突破性作法,使教會革新與跨越,將行動方案逐一付諸實行。祈求上主降福我們,福臨中華,聖教廣揚!

國際失智症月 從電影中認識失智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車庫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於9月11日下午14時舉行《忘了浪漫,記得你》特映會,知名兩性專家吳娟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蘇天財基金會蘇昭蓉董事執行長以及台灣大車隊20多位計程車司機皆到場支持。

《忘了浪漫,記得你》劇情講述人們常說夫妻結婚久了,就會越來越像,無論是外貌還是性格。75歲的趙南峰是一名計程車司機,與71歲的李梅子兩人結褵45年,早已經忘卻什麼是浪漫、夢想,沈浸在無窮現實的柴米油鹽當中。時至暮年,更殘酷的是梅子罹患了失智症,傾力照顧梅子的南峰,也逐漸開始不對勁⋯⋯;失智症雖然讓他們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但曾經被丟在一旁的浪漫與願望,卻一點一點重新變得清晰;這對罹患失智症的老夫妻,該如何攜手走人生最後這段旅程呢?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陳俊佑社工主任表示,台灣已於2018年3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每3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失智症。俗話說:「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是所有新婚夫妻都想要的願景,但到了現實生活,會有許多生活柴米油鹽的挑戰,在片中,看到傳統的韓國男人與妻子家人間看似刻薄無情的互動對白,其實背後是深情的浪漫,而這些演技精湛的演員們,把血管型失智症會發生的症狀,與家人會面臨的挑戰,以不失寫實的表現,感人肺腑!是近幾年的關懷失智症電影,最撼動人心的巨作,邀請大家一起來談論失智:終結歧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表示,這部電影講述失智夫妻彼此照顧的過程,真實的反映許多夫妻、親子間的相處,應珍惜夫妻間兩人還健康的時候。失智的症狀因人而異,失智症共照中心主要協助社區發現疑似有失智症狀之診斷,歡迎民眾多加使用資源。
知名兩性專家吳娟瑜特別送在場觀眾兩字:「和解」,和家人的關係,不要等到來不及才和解,相信大家看完本片都能有所省思。蘇天財基金會蘇昭蓉董事執行長表示,本片老夫老妻的情感相當動人,自己父親失智多年,在照顧上也曾經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但經與家人共同分擔照顧,以及與本會共同引進從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後,父親和自己都深深的受惠,透過健康的自我管理,讓生活變的更加美好。
身為照顧者,同時為台灣大車隊計程車司機劉秀惠分享,照顧失智母親多年來,經歷許多辛苦的過程,最難忘的是有一次送母親掛急診時,自己也發燒了,兩人一起住在醫院⋯⋯所以自己也曾經像劇中主角動過將母親送到安養院的念頭,但很快的因為捨不得和媽媽分開而打消了這樣的念頭,透過尋求資源,找到看護可以協助,讓自己可以專心上班。
去年入住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附設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的住民家屬顏莊桓,也特別到場支持,提到看完本片有許多感觸,在現實照顧中會遇到更多辛苦難以處理的事,但至從父親入住機構交由給專業人員照顧,家人都放心許多。
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基金會與車庫娛樂共同響應國際失智症月,以電影發聲,不再孤單!於9月20日(周五)起共同辦理「國際失智症月」失智症主題相關電影共4部曲,從傳達真實照顧情形:韓國片《忘了浪漫,記得你》、日本得獎無數、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的《我變笨了,請多多指教》,改編自導演真人真事,拍攝父母的真實生活視為自己的使命,邊哭邊紀錄這1200個日子;以及本會自製電影《我親愛的父親》,探討男性照顧者及如何尋求資源;短片《與失智共舞》紀錄3位失智者及家庭如何正向面對失智症。

歡迎機關團體包場支持,詳情請洽: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02-2332-0992分機111 企劃陳小姐。

天祐香港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7月起整個行動擴大升級,香港市民以遊行集會、佔領道路、包圍政府公署等一系列活動,作為向香港政府抗議與施壓,示威者幾乎每周發起常態抗議活動,提出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撤回「暴動」定性、撤回控罪、追究警隊濫權、實現「雙普選」等五大訴求,示威者也由大專學生及異議分子,擴展到一般中上階級市民,甚至有公務員與醫護界加入遊行聲援。
這項行動從一開始的和平示威演變成警民衝突,運動擴及至香港各地,遍地開花,與警方間的衝突因而加劇,造成交通設施、政府公署、多處地鐵車站等受到破壞,警察向示威者施放胡椒噴霧、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與水炮等,演變成警民流血衝突。號稱「東方明珠」的香港,霎那間動盪不安,受到舉世的關注,我們看到以下現象:

1.香港主體意識的建立:
香港從過去對政治的冷感,從2014年「雨傘運動」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雖然受到挫折,如今已大逆轉,香港市民深知必須決定自身前途;接著香港社會為捍衛一國兩制下的民主、人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法治,面對中國集權專制政府下司法體系、人權受到嚴重侵犯與濫用,特區政府缺乏作為,反對修正《條犯條例》運動,是對中國與特區政府的不信任與恐懼下凝聚而成的。反送中運動一連串的抗議示威活動不斷升級,社會各階層的加入,已形成了香港的政治改革,建立了香港的主體意識,要求港人決定香港未來的前途,即實現特區政府與立法會的直接選舉。儘管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但《香港特別行政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的精神下,香港人尋求雙普選與香港獨立不能混為一談。

2.香港市民集體意志的表達:
雖然香港被視為是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事實上是香港廣大中下階層支撐著這顆「東方明珠」的閃亮與發展;但在香港九七回歸之後,並未進行積極的民生改革,貧富懸殊,政府向企業與財團傾斜,一般市民居住權與其他民生需要受到長期忽略,民間的怨氣不斷積累,反送中的示威與抗議成為香港百姓抒發怨氣的管道,強烈的警民對峙、暴力衝突與各種破壞的現象百出,不言而喻。這股香港市民意識洪流的強大,加上國際民主國家的聲援支持下,香港政府必須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善意的了解,也絕非任何集權專制政府所能阻擋的。當然,過度的暴力行動與訴求,有志之士必須加以引導,否則勢將導致對立與仇恨。

3.堅持「和理非」路線:
反送中運動引發的政治改革,以各種途徑與方式向香港政府抗議與施壓,以期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儘管積壓已久的怨氣與香港政府不願正面回應訴求,導致在和平集會遊行之外,造成各種破壞與暴力衝突事件,但大多數香港市仍然堅持以和平、理性與非暴力,以港人獨特的彈性與創意的方式表達訴求,除了向國際表達港人心聲外,在各地以牽手拉起「人鏈」以示團結與持續向政府施壓,特別是各校中學生的安靜拉起「人鏈」參與行動,或聚集廣場、百貨公司與公園等地演唱〈願榮光歸於香港〉或其他歌曲,一方面柔性表達訴求,另一方面凝聚民眾的力量,在在令人動容。

我們贊同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呼籲:懇請行政長官盡速回應民間的強烈訴求;各方人士必須克制,避免挑釁;期望政府盡快與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尋求解決香港目前困局的良方,尤其要先與青年對話,聽取他們的心聲和訴求。

教宗為雨林火災痛心疾呼 停止肆虐地球之肺亞馬遜

教宗方濟各8月25日主日正午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強力要求眾人,努力遏止數個月以來毀滅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教宗強調,燃燒中的地球之肺──亞馬遜流域對我們的星球至關重要,從太空看到面積2250平方公里的亞馬遜流域連日大火,造成大地呼吸困難,巴西聖保羅的天空完全被濃煙掩蓋。

教宗說:「我們人人都為亞馬遜流域的大火深感擔憂。讓我們祈願藉著眾人的努力,大火能夠儘快得到控制。」8月24日,多個國家展開了滅火計畫,調動超過4.4萬的陸海空軍來提供支援。災情最嚴重的雨林區位於巴西和玻利維亞境,但火勢已延燒到巴拉圭。
這場環境災難將對全球的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不僅教宗方濟各和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領袖為此發出呼籲、採取行動,也有很多公民在國際層級發起各種動員。23日,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公開表示,亞馬遜大火是「國際危機」,呼籲本周即將登場的「G7峰會」共同關注,可以預見對巴西的國際制裁。
雖然巴西總統博爾索納企圖對亞馬遜災難輕描淡寫指稱,火災發生屬過去15年發生的火災平均值,但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數據,從1月到今天,在雨林中發生了7.2萬起火災,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84%。濕潤的雨林地區為什麼會連燒三周不停止?因為過度的濫墾濫伐,雨林每年正以100萬個足球場的面積迅速消失!雨林大火不停,光是在今年7月就有大約5個台北市面積的雨林被燒毀,對環境和生物殘害至為嚴重。
為此,巴西、墨西哥和巴拉圭主教團分別繼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後發出呼籲,懇請迫切採取措施來捍衛雨林。
巴西主教團的公告寫道:「面對荒唐的火災和其他的犯罪掠奪,現在需要採取正確立場和緊急措施。」巴西主教團主席阿澤維多(DomWalmor Olibeira de Azevedo)總主教引用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指出,「此刻應當秉持平衡及負責任的態度來發言、作選擇和行動,人人承擔起保護亞馬遜的崇高使命,尊重環境、傳統民族和原住民,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若不從事這項使命,所有的人都將遭受無可挽救的損失。」並在視訊中呼籲眾人透過「為亞馬遜發聲」運動一起「高聲疾呼」。
巴西主教們也將於10月6日至27日在梵蒂岡舉行、主題為:「亞馬遜──教會與整體生態的新旅程」的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視為「希望的記號和重要指示的泉源」。這些神長也呼籲作出實際的政治行動,來拯救一個對地球生態平衡如此關鍵的地區──亞馬遜。 …

閱讀全文

網路世界的今觀

愛因斯坦曾預言人類過度科技化的結果,將使下個世紀出現了許多白痴(idiot)。這在目前很多場景所見,幾乎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在滑手機,忘了多用大腦去思考,多與周圍的人傳遞感情,似乎應驗了這位偉人的預言。電腦網路出現之後改變了世界,譬如說紙本媒體大量減少,家用電話也被手機所取代,音樂影片電玩都進到網路,大大增加人類生活的方便性,也帶來爆發性的知識獲取,和新聞的即時性。然而,網路帶來的禍害也是現代人應知的事實,我們要能善用網路,又不致產生負面效應。

首先我們要談的是,網路是當今消息散布最快的媒體,這本身就是最可怕的一種工具。有很多形容這種可怕現象的俗話,如:三人成虎、積非成是、眾人所指、無疾而死⋯⋯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說,真理最大的敵人不是謊言,而是讓許多人執迷不悟,深信不疑的迷信。而網路的新聞也好,知識也好,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有實證基礎的?以前假消息可能是口耳相傳,現在網路是瞬間廣傳,收到訊息的人又可加油添醋,使原意失真,如果很多人輕信網路的訊息,就如甘廼迪所說的,迷信的邪惡遠大於謊言,它可以毀人害人,是真理最大的敵人。
網路的操作也是讓現代人迷失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當成一種工具來宣傳、推銷,讓一個人成為網紅,有成千上萬的粉絲,可以形塑明星,但也可以誤導群眾,尤其是用在政治操作上。所以現代的選舉又增加了一個變數,就是網路的支持度。我們在上一段談過,網路的訊息可以不經證實,可以編造故事,可以化妝抺黑,如果迷信的人多,盲目的大眾又如何選賢舉能?這也是現代人的一個危機,因為不適切的領導人會也許把國家社會帶到未知的困境。
網路的普及帶來人類身心靈健康的戕害是愈來愈突顯的事實,在愈小的年紀就迷上網路,或是愈頻繁使用電子設備的人愈容易有眼睛、脊椎和其他筋骨的傷害,減少人際相處,自然也就會有心靈的損失,如果能把上網時間騰出一些,固定做親子關係,教友們能用來讀經祈禱,或許是一種很好的身心療癒。
網路和任何科技,人工智慧都是人類心血的結晶,應該為人所用,不應該為害於人,所以我們相信在生活上愈來愈需要網路的同時,也需要去想如何避免網路所帶來的災害,除了將來會出現一些保護人的機制之外,現在每個人在網路世界裡要經常思考,自己如何才是網路的主宰而非成為網路之奴,就像天主給我們的智慧去創造更完美的世界,為的是享受更好的人生,用以讚美天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