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每年歸檔:2019

教宗接見童軍 期勉生命的奧秘在於給予

「你們切莫滿足於在電視機前虛度光陰,別相信生命是下一個有待下載的娛樂應用程式。」教宗方濟各8月3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如此勸勉5千名參加歐洲童軍聚會的青年。
本屆歐洲童軍聚會的格言是「預備上主的道路」(谷1:3)在晉見教宗以前,與會童軍跟隨聖人的足跡走向羅馬,在旅途中「感受內心的自由」。這些曾在不同時期走遍歐洲許多地方的聖人分別是:保祿宗徒、本篤、濟利祿和美多弟、亞西西的方濟各,以及加大利納。教宗指出,這些聖人的共通點是「信賴天主,勇於冒險,為了實現遠大夢想而踏上旅程」。


青年們與這些聖人相遇後,教宗贈送給他們一句福音勸言「你們給,也就給你們。」(路6:38)並強調「福音是人生道路的真正導航」。教宗闡明,在貪得無厭的今日世界裡,有人因『擁有』變得沈重而庸俗,有人則因『給予』使心靈變得輕快,『給予』意味著離開舒適的環境,踏上旅途,帶給世界一些美善。
教宗對所有童軍青年說:「你們要相信耶穌。祂說完『你們給』以後,還說:『也就給你們』。天主是父親,祂將給你們超乎想像的事物,不讓你們空手而歸。當祂似乎從你身上拿走某樣東西時,只是為了騰出空間,來給你更多、更好的,讓你能在旅途上前行。祂使你擺脫消費世界的虛假承諾,讓你獲享內心的自由、內在的喜悅。」生命的奧秘在於給予,唯有付出生命,才能獲享生命。
教宗進而以加爾各答聖德蘭姆姆為例,表明每個人蒙召對世界做出獨一無二的貢獻。教宗籲請青年「不要忘記,他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珍貴的」,對教會、對教宗也是如此。
要「向他人敞開心扉,對他人行善,活出童軍的友愛精神。」對此,教宗說:「如果你們為別人搭建橋梁,就會看到他人通過橋梁,向你們走來。相反地,當一個人獨自發呆,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他宛如活在肥皂泡沫裡。」
此外,教宗也闡述了這句《聖經》勸言與受造界的關係。在過去幾天的旅程中,童軍青年會發現「受造界沒有疆界:它是屬於眾人,為眾人而造的。」教宗解釋道:「受造界教導我們寶貴的一課:我們在世界上是為了與他人相遇,創造共融,因為我們彼此相連。萬物受造,是為了使我們與天主相連,使我們互相連結。」
教宗最後勉勵童軍青年:「選擇給予的道路,成為活躍的公民」,建設一個「彼此修和、互為一體的社會,從而促使歐洲更新。」

教會新訊

愛 . 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音樂劇預告片 本音樂舞台劇將於近日內推出,敬請留意&觀賞! https://youtu.be/bQv1F52apGE 收看方式如下:
1.搜尋 youtube。
2.在youtube搜尋天主教之聲。
3.在影片的右下方點擊”訂閱”,請分享給你的群組朋友

教會的聲音在哪裡?

教會的使命,就是要將基督的福音傳播出去。最近不知什麼原因的觸動,我重新慢慢閱讀黃懷秋教授的《十字架下的新人:厄弗所書──導論和默想》,以及《伴你讀保祿》兩本小書。回到初期教會宗徒們所面對的環境與挑戰,想像保祿如何掌握各個地方教會的現況,勇敢地提出看法並鼓舞信眾。隨著福傳志業的拓展,《厄弗所書信》裡,保祿(姑且不論該書信是否是保祿本人的作品)開展了一個更寬廣的教會觀,讓我們看到宇宙性的幅度。
福音和書信裡的訊息是那麼樣的鮮活,就像在分析、處理自己生活裡所遭遇的困惑和不安一樣;既不是空話也不是理論,而是摻雜著柴米油鹽的種種現實重擔。想想當時的交通條件,紛雜的文化傳統,政治的壓迫及種種認同與利益的糾葛,福音的傳播阻礙重重;但宗徒們的熱火在聖神的引領下,不斷向外邦宣講,穩固並擴大基督的王國。如果說教會的存在即是為宣講基督的福音、持續執行天主的救恩計畫,應該不能算是太離譜的論斷吧!果真如此,教會若不再有宣講福音的能力,或福音傳播的管道喪失了活力,那應該是教會危機的明顯信號。我對台灣天主教會,近20年來在傳播媒體事業方面的表現,有過幾次非常沈痛的發言,但似乎看不到一些比較積極的回應。
1980年代初我曾在光啟社服務,擔任丁松筠神父的中文秘書;同時也曾為羅光總主教創辦的《益世雜誌》撰文。大學時代,我是《現代學人季刊》(1961年趙雅博神父、牛若望蒙席創辦)、《現代學苑月刊》(1964年羅光總主教發行、項退結教授主編)的忠實讀者;1974年兩刊合併改組為《哲學與文化月刊》,我和其中的若干師長與編者,有更多的交往與互動。加上輔大神學院的《神學論集》,我非常感佩當年許多的主教、神長們,他們不但勤於寫作、論述,也對思想的傳播以及對主流社會的動向,都有主動介入的決心與掌握。1963年創立的《見證月刊》,因應1987年解嚴後台灣社會的變動,以「關心現代,尋主事天」為目標擴大了它與社會對話的版面。第一次政黨輪替後,2004年《人籟月刊》創辦,和台灣社會互動的介面更大了。我是這兩份雜誌長期的讀者,也為其撰稿,可惜二者都先後在2014、2015年停刊了。儘管如此,我認為這兩份由外籍修會(聖母聖心會、耶穌會)支持的刊物,仍是教會面對台灣內部、兩岸關係、國際情勢劇烈變化的時代裡,最令人感佩、動容的媒體表現。
經營媒體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經費,內容吸不吸引人?撰稿者的邀約、讀者的服務、市場流通等等都是艱鉅的任務。我創辦過《山海文化雙月刊》,目前仍持續推動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出版工作,深知其中的甘苦辛酸。
不過,以台灣近30萬的天主教友、7個教區以及那麼多的文教、醫療、社會機構,卻無法支撐一個像樣的媒體事業,實在無法接受。同樣受到媒體環境的嚴重衝擊,基督新教各教派,仍有多處保持活力的書店,電視媒體上也有自己穩定的據點。佛教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更令人刮目相看。偌大的大台北地區,天主教會只剩下忠孝西路一段的聖保祿書店,我每次逛街買書,看著胖胖樂觀的陳修女,敬仰之心深處仍不免有淚。
這是整個教會(當然包括我們自己)要去嚴肅面對的問題,大家必須共同找回初期教會傳播福音的熱火,「據說」明年要再一次召開福傳大會,「打聽」之後大略知道這次大會將分三個階段:
1.今年(2019)10、11月的「堂區會議」。
2.明年(2020)3、4、5月的「教區會議」。
3.明年8月「全國福傳大會」。
時機的選擇和「由下而上」的做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由上而下」主教團本身也有許多應該負起的責任,整體教會的走向、核心議題的設定,都必須藉更廣泛的討論、反省主動積極提出議案,至少媒體傳播事業這一題,應該在這次「福傳大會」上徹底檢討,做出有效的決議。

2019 台灣青年日 「青年是教會的希望」

今年輪由高雄教區承辦的台灣青年日活動,是台灣天主教會的年度盛事,活動於7月17日至21日盛大地展開,承辦單位為迎接此盛事,早在一年前即開始進行相關籌備工作,期盼以最完善的場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內容及高雄人最大的熱情來迎接各地的青年朋友們,相信在青年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下,身心靈定能獲益良多,且滿載而歸。
為迎接台青日的到來,高雄教區的青年、教友、傳協會、堂區及各善會,全部都動員起來,經愛德的交流與腦力激盪,所規畫出的活動內容,鐵定要讓參加的青年們享受到身心靈的豐盛饗宴。從隆重的開幕及閉幕彌撒,分別選擇在文藻大學及屏東佳平天主堂舉行,就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他們願以不同的地點、埸景,來展現出教區多元文化的特色。讓所有參加的青年都進一步地認識與體驗在不同文化中的信仰生活。
在寄宿家庭單元活動的安排上,除了要讓青年感受到高雄教區教友家庭的熱情外,也要讓這些青年們能體驗原鄉生活,認識鄉村部落之美,同時也要幫助青年們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與珍貴的歷史,開闊自己的生活視野。期盼藉著信仰生活經驗的接觸,也能產生美好的對話。


今年活動有個深具特色的「DOCAT工作坊」,是教會給年輕人在現代社會的態度與教導,幫助年輕人更認識《天主教社會訓導》進而實踐,不只是Know it ,知道後還更要實踐Do it。這次工作坊活動分成四大類,即教宗最近頒布的四個通諭:《願祢受讚頌》、《愛的喜樂》、《你們要歡喜踴躍》、《福音的喜樂》,共有17個工作坊,以一天的時間進行深刻的體驗,讓青年自由選擇主題,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帶領青年輕鬆學習、深入瞭解基督福音如何活在現代社會中。
今年也是2018世界主教會議「以青年為主題」以後,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的台灣青年日,我們不再提供已備妥的答案和現成的方案,而是讓青年人以全新角度提出問題,並迎接他們提出的挑戰。「聆聽」使人得以在設身處地的氛圍下互相交流,讓青年人得以對團體作出貢獻,幫助他們認識新的敏感議題,並提出沒有人問過的問題。在世界主教會議最後文件中強調「聆聽有助建立宣講福音所需的環境,讓福音以強大有力和富有成效的方式,真正地觸動人心。」(Sinodo dei Vescovi …

閱讀全文

預防青少年自殺 我們可以做更多

衞福部在今年6月份發表107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就年齡別觀察發現,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表示,25歲以前的青少年,自殺是第二大死因。
107年度0至14歲以下自殺死亡人數為10人,15至24歲有210人,較上年分別增加6人、17人,25至44歲有1185人,較上年減少15人。我國經過多年自殺防治的努力,已經好幾年讓整體自殺死亡率掉到十大死因之外,顯示已經有相當成效,在國際上值得讓許多國家借鏡學習。然而,24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人數卻在增加,這個現象讓我們非常擔心,顯示我國自殺預防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諶立中司長特別提到,15至24歲族群自殺企圖有明顯上升現象,原因大多與「一時衝動」有關,像是人際衝突、感情衝突,或是與家人的衝突,且此年齡區間也是青年期憂鬱症、躁鬱症好發年齡。教育部去年統計,103年至106年校園自殺自傷通報件數,從103年的1015件,增至106年的1588件,以大專校院學生為多。衛福部表示去年出版了《正向教養手冊》,整理出常見的教養困擾與解方, 提供情緒商數教育,可供父母免費下載。
的確,兒童的教養,情緒教育比其他的智能學習更重要,衛福部所提供的手冊針對0到3歲的教養問題。然而,孩子成長是一個變動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英國國會報告成人的精神情緒問題有50%是在15歲以前就已發生,75%在18歲以前便發生。也就是說,這兩百多位自殺死亡的青少年,和一千多有自殺、自傷行為的全國學生,相當有可能在15歲以前發現問題,給予幫助,避免後來的自殺死亡,帶給家人長期哀痛和創傷。除了提供幼兒的教育手冊,我們是不是可以做更多?

英國是自殺防治做得相當成功的國家,他們非常細膩的分層、分齡、分群眾、分族群地分析可能自殺的影響因素,並且分不同的介入策略,頗值得我們學習。我國自殺防治中心以及教育部,多年來已經累積的大量自傷、自殺青少年的資料,這些數據應該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分析,去了解他們受影響的可能原因,並做不同的設計,會更有效果。原本的自殺守門員的推動,還可以更分層、分齡去教導老師及同學如何去偵測關心周遭學生的情緒問題,有哪些家庭有需要特別的輔助。
自殺防治守門員一問二應三轉介,可以做更精緻進階的同理心回應訓練,教導大家如何和有自殺意念、憂鬱傾向的人對話,尤其是親子溝通的模式上的學習。全國的家庭教育中心可以針對親子溝通的議題,提供深入的工作坊練習,加上後續的諮詢輔導,而不是只是單辦活動或一兩個小時的演講。因為溝通行為是一個長期習慣,沒辦法只是一兩個鐘頭的聽課就會改變 ,需要持續的練習。全國各宗教團體、教堂、廟宇都是很好的據點,可以推動家庭溝通教育 ,教育部以及衛福部可以給他們提供經費、訓練、教材等支持。在非洲有個國家,因為全國只有一兩名精神科醫師,他們就訓練了許多老人家學習同理心對話,做村裡的自殺防治,效果卓越。
青少年都是國家的棟樑,他們自殺的問題,突顯了心理健康亮紅燈。我們天主教的信仰,把自殺視為罪惡,也就是需要我們非常重視跟關心的地方,我們教會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投入這個議題。政府需要跨部會的合作,再結合民間資源的投入,多管道以及多模式的介入策略,才能夠發揮防治的效果。

信仰之旅6月29日發表會

讓人萬分期待的慕道班優質教材《信仰之旅》30集影音節目,6月29日周六上午在大坪林聖三堂舉行發表會,聖言會孔律德神父致歡迎詞並帶領會前禱,也特別說明在聖伯鐸與聖保祿宗徒節日,以兩位宗徒為標竿,舉辦這場發表會特別充滿了福傳的恩寵。

嶄新福傳方式──現代化的影音教學《信仰之旅》的拍攝,最早由天主教之聲傳播協會的第3-4屆理事長姚凌森弟兄發想,他回首當年特別表達滿心感謝:「《信仰之旅》的完成值得感恩,這部華人首部慕道班影音輔助教材,在耶穌會、光啟社與天主教之聲的共同合作下,結合了神父、修女與平信徒的共同努力,結出美好初果,特別感謝兩年前逝世的丁松筠神父對此部教學影集的付出,相信他在天上會為我們祈禱; 同時感謝深坑隱修院保拉姆姆長期代禱,深信這套30集的影音教材,將為台灣與華人教會的福傳帶來光明的一頁。」
接續,由第5-6屆理事長黃金瑜弟兄簡短致謝:「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計畫,歷經兩屆理事長及三個單位一起合作,經過4年深耕,耗資500餘萬元完成,感謝許多恩人的支持與奉獻,感謝許多人遠從花蓮、新竹、嘉義、台中各教區來參與發表會,這是對天主教之聲最好的支持。」
光啟社馬紹.阿紀社長也感性致詞:「早在5年前就從丁松筠神父身上,看到他盡心盡力投身於媒體福傳方式的轉型,宗教、社教與文教是光啟社新媒體廣義福傳的方向,因此衍生出《信仰之旅》、《哈囉教宗OH MY GOD》、《郎世寧》與即將播出的《利瑪竇傳》等與各教區合作的好節目。面對媒體環境的改變,光啟社一定要成為華人影音福傳很重要的機構;感謝光啟社的仇擁梅製作人、潘汝南導演、年輕的主持人阿展與小語,小語也是光啟社網路直播節目《聽天使在唱歌》的主持人,欣喜他們都為光啟社注入了媒體福傳的能量。」
《信仰之旅》在現任理事長蘇誌郎弟兄手中完成,他特別感謝天主,也謝謝姚、黃兩位前理事長,由於他們的含淚播種,才有現在的含笑收割。此外也衷心感謝丁松筠神父與饒志成神父讓這部影集在開拍初期接受挑戰,讓節目雛型能具體呈現;更感謝饒志成神父擔任總會的輔導神師。」饒神父在接受總會神師的重擔後,表達感謝與高興之情說:「這部影片將對華人慕道有極大助益。希望大家在經濟許可範圍下,支持天主教之聲的福傳志業。」
潘汝南導演細說從前:「當年曾與丁松筠神父在六四事件敏感時期赴大陸拍攝《勁草》描述大陸信友的實際信仰環境。而今剛好在自己讀經時,以慕道者的心境,執導拍攝《信仰之旅》,過程中有極大幫助,相信對未來使用的慕道班,也會是最好的代禱與幫助。」
4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