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作者歸檔:chang assisi

九日敬禮及堂慶彌撒線上直播

主内弟兄姊妹大家平安!
7月11日中華殉道聖人節,是我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建堂六十一週年堂慶,適逢疫情嚴峻,三級警戒延長,聖堂無法開放未能慶祝,神父願以牧者情懷在聖神引領下為教友靈修之需求,謹以線上服務教友,《九日敬禮及堂慶彌撒線上直播》時間如下:

1,7/1(四)晚上8:00第一天敬禮
主題:[珍視信仰〕 狄傳道神父主禮。

2,7/2(五)晚上8:00第二天敬禮
主題:[仰望上主〕吳偉立神父主禮。

3,7/3(六)晚上8:00主日彌撒,狄傳道神父主禮。

4,7/4(日)晚上8:00第三天敬禮
主題:[為愛犧牲]吳偉立神父主禮。 …

閱讀全文

【活出愛,有你真好!】跨宗教線上祈福

🔈第一天(7/1)
【活出愛,有你真好!】跨宗教線上祈福

❤️邀請您,今天晚上8點,一起來沉澱心靈,一起為疫情祈福、為台灣加油,願我們的禱聲能傳遞到台灣每個需要幫忙的角落。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別忘了~晚間8:00,我們線上見!!!

🗯本日精彩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9aJYbPMgk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7月11日(日)會有精彩MV,裡面將有各修會修女們齊心祝禱🙏🙏🙏,敬請期待!!!

⏰時間:7月1日(四),晚上8:00-8:15。

💕播放平台:【天主教單國璽社福基金會】臉書、Youtube、【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臉書、Youtube、【天主教真理電台】臉書、【保庇NOW】臉書

大聖若瑟年~與天主有約”線上接力祈禱:

“台北總教區”YouTube每晚08:00播出“大聖若瑟年~與天主有約”線上接力祈禱:

🙂每晚八點,您……都在做什麼呢?
追劇?🙄
陪小孩?👨‍👩‍👧‍👧
整理家務?😌
還是獨自祈禱?🙏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自2021/7/1起,每晚八點,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YouTube 頻道」將推出~大聖若瑟年「與天主有約」線上接力祈禱~ …

閱讀全文

活出愛,有您真好!

(~)敬請協助分享(~)

【活出愛,有您真好!】
(megaphone)跨宗教線上祈福

✨7/1(四)起,連續10天不間斷、每天10分鐘、10位神父、10位法師,齊心協力為止息疫情、第一線工作人員心靈平安祈禱。

❤️邀請您,齊以正向、傳遞不同宗教之間善心關愛無盡的力量,於2021年7月1日(四)起,每天晚上8點,於天主教單國璽基金會、國際佛光會臉書及YouTube平台,同步與我們一起進行10分鐘的祈禱與回向,以攜手齊心祈福的方式,為守護在第一線的防疫英雄及守護台灣、愛護家園,最深沉的祝福。

⏰時間:7月1日(四)-7月10日 (六),晚上8:00-8:15。

💕【天主教單國璽社福基金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shan

💕【天主教單國璽社福基金會】Youtube: …

閱讀全文

用社會秩序來穩定疫情

台灣在2021年5月進入新冠病毒的嚴峻考驗期,這引起社會很大的震撼,原本大家認為台灣是防疫的模範生,可以免於新冠病毒的災難,然而,事實證明台灣和世界各地一樣,也會有社區爆發的群聚感染,也會有大規模的疫情;每天有數以百計的確診個案,有許多致死的病人,也看到醫療量能不足的窘境,也看到人心惶惶的社會亂象,實在令人擔心。
疫情將發展多久,沒有人敢預測,第三級警戒要持續多久,也是和病毒且戰且看,台灣社會要和疫情長期作戰,是必定要有的決心,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人不能脫序,靠社會秩序才能穩定疫情,才有最快解封的機會。其實,這是在全世界都有過的經驗,也許我們被每天的確診率和死亡率嚇壞了,就歐美、印度、南美或我們鄰近的亞洲日本、韓國而言,都有過更慘的情境:成千上萬的確診、死亡、醫療崩盤,很多人沒有急救的機會,醫院暫停所有一般的醫療,可以說,比我們現在的情況更為恐怖,在蔓延一段日子之後,也因著疫苗施打的普遍而逐步解封。即使如此,他們還是保持高度的警戒,前車之鑑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

我們也看到愈是文明的社會,人民愈是守法,社會愈是按部就班;反之,愈是落後的社會,大家吵成一團,一些不守秩序的人使疫情更是不可收拾。防疫一方面是醫療人員的辛苦診療,公衛專家的疫調和確診隔離,各級政府的警戒封堵,而最需配合的,就是全國百姓減至最低的群聚和遵守自我防疫措施,這是最有效遏止病毒散播的方法。
當然,大家都知道台灣目前要加快解除疫情的方式,是加強篩檢和普及疫苗施打,這也是引起社會秩序紊亂的原因。在媒體網路快速擴散的今天,這些防疫措施成了摻雜政治的批評,許多人都成了評論專家,更有甚者,謠言、偏方、假消息、聳人聽聞的言論,成為這時社會秩序的亂源之一。
政府和民間要協力來爭取有效疫苗,快速但又公平秩序地增加施打率,普遍進行快篩,從社區、企業體到學校、家庭,從陽性到確診者的嚴密保護流程避免群聚感染,增強監控和醫療後送的效率來減低猝死率,群策群力,發揮整個社會動員作戰的能力,這些都要有安定的社會秩序作基礎。

在這時候,我們就暸解人的軟弱需要天主的大能,而天主早已明示「我們要彼此相愛,祂就會在我們中間。」(參閱-15:12)記得在35年前,美國歌手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為非洲饑民所譜寫,由45位著名歌星重唱的〈四海一家/We arethe world〉,歌詞中寫道:「我們就是這個世界,我們就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就是創造璀璨更好未來的人,所以,讓我們開始奉獻自己……」我們必須改變,伸出手來救助我們的世界,因為有人無助的死去,讓我們用愛團結起來。這首歌到現在還是最真實的一個呼籲,我們要穩定社會秩序,才能擋住病毒的肆虐,回復過往的生活。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祈禱,大家不再有無謂的爭鬥,大家犧牲自我的利益,天主要我們相愛與和諧,讓疫情早日過去。

教會文化需要教會生活

託疫情的福,為了防疫,宅在家辦公和上線教學成了一個全新疫情中的生活方式,除了責任和義務性的工作,忙碌之餘也重新整理房子,為自己打造一個更舒適和方便作息的空間,能在觀看電視循環轟炸式的疫情報導後,還可以享受遠眺青山、照顧花草、看書、做飯、彈琴、玩弄新樂器和唱歌的安定,然而更驚喜感動地,是這段時間裡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恩寵,就是可以無時無刻地向天父祈禱,肆無忌憚地跟天主撒嬌,訴說心中的想法和疑問,實在太幸福有趣了!想想在這居家辦公的3周時間裡,我的生活無形中似乎就形成了一個專屬於自己和天主的新的生活文化。
思考台灣教會的福傳工作,常常讓我回想在歐洲讀書的日子,由於奧地利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所以國家和教會慶祝的日子幾乎是一致的,身為一位外來的亞洲留學生,且又是一名天主教徒,讀的也是教會音樂科系,除了適應不同的身分文化,也學習著如何融入當地天主教的教會生活。
系上唯一的一位台灣學生,很快成為教授和同學們注意的對象,受到大家很多的關心和照顧,因此,只要是同學或教授在教堂有音樂會或是服務,就會跟著大家跑攤,開心地服務也開心地慶祝,更深深體驗到教會生活的豐富、喜樂和幸福。除了滿足音樂上的喜悅,也在服務中學習到慶祝的意義必須與信仰生活結合在一起,有認知也去生活,不然教會只是一個空洞沒有靈魂的建築,虛有其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內在的健康豐美。
教會生活已經成為歐洲的文化氛圍,到處可見顯眼的教堂、聽著禮儀前敲響的教堂鐘聲、著裝正式的信友一家庭、一家庭地進入教堂,相互招呼問候、輝煌的聖樂、隆重的禮儀等,缺了任何一樣,似乎就是不完整而失態,而我隻身一個外國人在其中,卻也享受著家的溫暖和同樣的福分,只因我們都是天主的孩子。
回到台灣,每到教堂服務就想起在歐洲的經驗,夢想如果能營造一個國外教會生活的氛圍有多美好!但是20多年過去,台灣教會似乎還在僵硬地原地踏步或是退步?教會的信仰生活、家庭的信仰生活或是個人的信仰生活,是否讓人有家或是幸福的感覺,或是感到空洞?
台灣新冠疫情連爆的案例是萬華的茶室阿公店,不禁心疼染疫的人們,因為他們在家庭、親情、友情和心靈上是空洞的,所以會投身在社會陰暗的角落裡相互依賴,媒體稱為「茶室文化」,這顯露了台灣社會的現狀,也提醒著台灣天主教會,如果我們再不重視教會生活的各項教育,從個人、家庭、堂區至教區,只怕教會永遠是老人的教會,且青年不再認同教會的信仰和教導。
在與中國教會接觸時,他們常常羨慕我們的宗教自由和進步,但現在反觀,中國在幾十年的宗教迫害壓力下仍維持忠貞的信仰,是靠著家庭信仰傳承和地下教會生存下來的,所以,我們是否該更加珍惜和努力教會的傳承?


信仰生活光靠禮儀的形式是不夠且危險的,需要學習知識和在日常生活中去生活出來,但是,如果在生活中不祈禱,也很難有恩寵去體驗教會內在的豐美生命。
疫情間,我也開始了在線上「疫情中的歌詠隊∼練唱啦!」主日選曲練唱教室,邀請大家一起練習當周主日適用的禮儀歌曲,也提供彌撒主題的介紹、開放大家做信仰分享(可惜的是,教友們容易將信仰分享,當作聊天⋯⋯)及為有需要的意向代禱,希望在政府規定全民在家防疫的這一段日子裡,藉由唱聖歌、分享及代禱,養成祈禱和與主交心的習慣,聖化自己的生活,也成為個人與天主專屬空間的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