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04月24日 08:30開始
地點:板橋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西路二段25號)
詳洽:0963-504-017 狄鐸神父
歡迎各位教友踴躍參加~
2021/4/17(六)11:00-16:00聖安娜之家復活節公益園遊會在天母大葉高島屋廣場,是為聖安娜之家募款,同時為祝佑全球疫情減緩!
此次園遊會所有的收入20%將捐助給聖安娜之家,我們也希望今年能夠達成為聖安娜之家募到20萬的目標,我們期待您的共襄盛舉~
本次園遊會表演節目和30個攤位介紹等詳細資訊請至以下連結參閱
阿肋路亞!主真復活了!「阿肋路」就是讚美,「亞」就是雅威,「阿肋路亞」就是讚美雅威,讚美天主!而我們的主耶穌祂真的復活了!復活的主卻先經歷了十字架的苦難,才有了光榮的復活。然而,聖週五耶穌苦難日,英文卻成了Good Friday。因著主耶穌十字架上的死亡,我們都成為了善的(Good)。Good如果沒有了天主(God),剩下的只有O(零),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成為Good,是因為有God;是因為耶穌基督,我們才能成為Good。耶穌基督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我們能擁有美好的救恩,才因此得到救贖。
教宗方濟各說:「十字架是我們生命的燈塔!」我們所有的一切,在十字架前,都有了答案。我們的痛苦、任何一個人的痛苦,也都有了答案。因為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痛苦都與十字架上的耶穌連結,連結之後,我們就與主耶穌基督的救恩結了盟,也因著跟主耶穌基督救恩的結盟,我們都成了盟友。
「連結」、「結盟」、「盟友」,都是因著十字架上的主耶穌。今天我們因著耶穌基督把自己當作祭獻,我們都成為Good。同樣,耶穌也要我們效法祂,把自己當作祭獻,讓眾人、我們身邊的人,也能成為Good。
復活前夕的守夜禮,是指守夜直到太陽慢慢升起(The sun is risen),耶穌的復活,也就是「祂起來了」(He Is Risen)!原來復活的意思,就是「起來」!復活不應是繼續在同一個位置,復活就是要讓大家看到。 …
閱讀全文→
為搶免費好康引發全台灣逾300人改名的「鮭魚之亂」,讓台灣再度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一個事件衍生出不同面向的熱議話題:為貪小便宜而改名、利用好康從中牟利、看準台灣人性格的精準行銷策略等。近20年,在大環境變遷與全球化資源排擠效應衝擊下,有限的財富受到少數富人族群壟斷,受薪階級無論工時再長(主動或被動),加薪幅度都少得可憐,由於無法預期薪資「應有」成長水準,有效規畫或勾勒未來工作與生活藍圖,轉而追尋生活中的各種「小確幸」。鮭魚之亂,突顯另一層面的關鍵問題:過度期待及追求小確幸,已逐漸誘發人性最底層的貪婪,藉由最低廉代價,達到目的。
誘惑,是一種負面的邀請。誘惑當前,我們會因不同「價碼」而臣服,或跌倒。人類確實軟弱,為了不同的動機或誘因,出賣自己的家人、愛人、父母老師或是身分,類似事件,在《聖經》中不乏記載,最令人熟悉的,莫過於依撒格的雙生子厄撒烏和雅各伯,在母親黎貝加腹中就爭戰不斷,甚至黎貝加分娩時,雅各伯緊握著先他出世的厄撒烏的腳跟,因為天主曾告訴黎貝加「你一胎懷了兩個國家,你腹中所生的要分為兩個民族:一個民族強於另一民族,年長的要服事年幼的。」(創25:23)厄撒烏好打獵,喜居戶外,雅各伯性個恬靜,深居幕內,但父親「依撒格卻愛厄撒烏,因為他愛吃野味,母親黎貝加卻愛雅各伯。」(創25:28)兩人的性格、父母的分別心,已暗示將成為家庭未來和諧關係的破口。厄撒烏因為貪吃雅各伯烹煮的豆羹,輕易出賣了長子的名份;雅各伯在母親幫助下,身披獸皮、呈上美味,巧奪依撒格對長子的祝福。儘管雅各伯之後子孫眾多,但他一生歷經艱辛,便是為當初的「手段」付出代價。
此外,以色列眾多民長當中,三松是性格分明、最為特殊的一位,他擔任以色列民長20年,力大無比,卻因自己貪圖美色,被德里拉4度詢問下、套出他力量的來源正是自己的頭髮;德里拉則為獲得培肋舍特數位酋長以每人1100銀子的報酬,出賣了三松的秘密,令三松陷入絕境,被剜去雙眼、遭到監禁。最後他為了報仇,懇求天主重賜力量、甘願與培肋舍特人同歸於盡,「他在臨死時所殺死的人,比一生所殺死的還多。」(民16:30b)而最令人心痛的,莫過於猶太司祭長以30塊銀錢、藉依斯加略人猶達斯逮捕耶穌。對當時的猶太司祭長及經師們來說,不斷宣講「愛天主於萬有之上」(參閱申6:4-5)、「愛人如己」(參閱肋19:18、34)、各處驅魔行奇蹟的耶穌,是對他們權勢的最大威脅者,用30塊銀錢就逮捕並處死耶穌,是一宗極為划算的交易,更是成功的「大內宣」!而對猶達斯來說,他是掌握財務、深獲耶穌信任的門徒,如何能以最親密的「口親」禮、出賣朝夕相處的老師?
是耶穌談到祂的犧牲、被釘死、復活,與猶達斯期待的「恢復猶太人王權的光榮」差別太大?還是他認為自己能行奇蹟的大能老師,在被處死前最後一刻,可以成功逃脫?「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14a),主耶穌降生成人、為我們受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羞辱)、第三天光榮復活,是天主既定的贖世計畫,耶穌帶領我們從《舊約》走進《新約》時代,因著祂既是天主又是人,因此完全能感受、了解人類肉體與心靈的軟弱,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種種挑戰、威脅、誘惑時,我們該認輸、低頭、出賣自己,還是學習全心委順於耶穌,相信祂能引領我們走過身心幽谷,走向天父?「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所以,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呢!」(瑪10:30-31)面對世俗誘惑、甚至可能需要付出尊嚴的「小確幸」,我們要時時記得,在天父眼中,我們比那許多麻雀還貴重啊!聖枝主日來臨,就要進入聖週,主耶穌在召喚、邀請我們,去看看祂如何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如何被門徒負賣、如何忍辱被釘、如何戰勝死亡、如何下降陰府而後復活!
在那美好動聽的「逾越頌」中,最觸動我的一句是「幸運的罪過啊!你竟然為人賺
得了如此偉大的救主!」祂已為我們預備了通往永生天國之路,並不斷邀請:「來看看罷!」(若1:39)你還在等什麼?
在四旬期彌撒中,我們聽到福音記載耶穌所講的一段話:「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4:24)祂的話引起當地人反感,甚至要把祂推下崖去,祂卻從他們中間走開了。
如果仔細推敲這段話,現代人或許對耶穌同樣會感到惱羞成怒,因為祂講了真話。先知代表了原本就存在的真理良心,以及遵循與否所將引發的後果,而先知的主人就是自己所在的心靈,也就是自己的家鄉。
古聖先賢早有明示,像是十誡、四維八德,人們從小受到這些道德教育,但是隨著進入社會隨波逐流,「先知」成了每個人放縱自己的絆腳石,不但不受歡迎,乾脆將之推下崖去,再也不想看見。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社會中充斥著紙醉金迷、貪贓枉法的迷失人羣,因為先知不見了,家鄉就變色了,在這時候,我們應該好好檢討,是否要以先知聖賢的預言灼見來重振社會風氣,不再向下沉淪。
事實上,相對於本鄉人的無知,異鄉人和弱勢者的正義,更是耶穌所關注的,且是令鄉親所惱怒的事實。例如,窮寡婦接待厄里亞先知(參閱列上17:7-24)及厄里叟先知治癒阿蘭王的軍長納阿曼的癩病(參閱列下5:1-27)的故事,均是《舊約》中的經典。不管是窮到一無所有,或是權傾一時卻治不好病,基於對先知的信德,最終都獲得福恩滿溢。
這也是耶穌告訴世人「謹守誡命」,才是得救的根本之道,在現世上排斥公理正義的人,就像他們不歡迎先知,即使表面上是本鄉的人,如同經師和法利塞人,也不會因此被天主所眷顧。
耶穌特別強調這點,有許許多多本鄉的人,先知不會去找他們,也許是耶穌已斷定他們也不會接受先知,所以他們也不被天主所揀選。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常常自省,是不是經常對自己寛容,尤其從微小的惡事,大到不忠不義,當道德的誡命閃過時,我們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就像是不受歡迎、不被接納的先知,真理良心也不會再來,而我們就會漸漸成為沒有信德的不義之人。
身為一個天主教徒,在四旬期期間,更要做這樣的深切自省。讓我們保有原本純真的心,對從小遵守的誡命當作家鄉親人般熟稔熱絡,就像真福八端所說的:「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會見到天主。」(瑪5:8)天主會化為先知來到我們的生活和心靈之中,使我們成為永享平安喜樂的主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