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分類:教會訊息

教宗:不要害怕!為勇敢與愛作見證

教宗方濟各6月21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念三鐘經前的講話,省思了主日福音耶穌所說「不要害怕!」(參閱瑪10:26-33),因為天主眷顧我們。教宗闡述門徒們要面對的三種具體處境。首先是「敵意」:有些人「想要讓天主聖言默不作聲,或者迫使宣講者沉默不語」,為此,耶穌鼓勵門徒坦然地公開宣講。
耶穌也告誡門徒們將面對粗暴的迫害。教宗表示,「耶穌的這番預言在各個時代都實現」,即使今天,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基督徒遭到迫害;「他們懷著愛為福音受苦,是我們當代的殉道者。」然而基督的門徒們「唯一要害怕的是失去天賜的恩典、與天主的親近和友誼,以及拒絕按照福音勸諭生活,從而導致道德淪喪;此乃罪的效果。」
此外,門徒們有時會感受到「天主捨棄了自己」。事實上,連耶穌也曾在橄欖園和十字架上,感受到被天父所遺棄。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神枯,但就算是在這種處境中,也別害怕,卻要知道「天主把門徒們的生命牢牢地握在手中,祂愛我們並守護著我們!天父眷顧我們,我們在祂眼中無比珍貴。重要的是信德見證的膽量、勇氣:『在人前承認耶穌』,一邊前行,一邊行善。」
教宗方濟各6月20日上午在梵蒂岡接見了為愛作見證的一群人,他們是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行政長官、教會代表以及醫護人員,(見上圖)教宗向他們捨己為人的英勇工作致以感謝。倫巴第大區因疫情而患病及死亡人數一直高居義大利首位;教宗感激他們在第一線的熱忱、英勇服務,並稱他們是「人性溫暖人心的可見記號」;許多醫護人員因而不幸殉職,我們滿懷感激地在祈禱中紀念他們。」醫護人員「可靠又慷慨的臨在,是病人和家屬的依靠」,尤其是在家屬無法探望摯愛的情況下。這些家屬「幾乎把醫護人員視為家人」,因為醫護人員兼備專業能力和具體表達愛的關懷,見證了天主親近受苦者;他們雖不大張旗鼓,卻「締造了關懷與溫柔的文化」。
教宗籲請尊重病患和眾多亡者的苦難,不可忘記年長者的生命經驗,卻要眾人同心協力締造未來。
這必須「從無數個慷慨且不求回報的愛的見證出發,這些見證在人們的意識和社會的架構裡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叫人看到我們多麼需要親近、照顧和犧牲,以滋養友愛,促進人民和睦共處。」在走出這場危機時,才能在精神和道德上更加強健!這取決於我們人人的意識和責任感,而且不只如此,還需要在天主的恩寵下萬眾一心。
此外,身為信徒,我們還要見證出天主沒有捨棄我們,並且在基督內給現況和我們的侷限賦予意義。在基督的助祐下,我們得以面對最艱難的考驗。教宗強調,天主創造我們是為了共融與友愛,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在危機過後,不要再回
到唯我獨尊的幻想中。在疫情最危急的時刻,「人們各自祈禱,或與家人一起祈禱,包括透過媒體,在精神上彼此相連,體驗到上主的擁抱超過空間的限制;眾司鐸的牧靈熱忱和創意十足的關懷,幫助人們繼續走信仰之路,而非孤獨地面對痛苦和恐懼。」

教宗讚賞許多司鐸發揮使徒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與子民同在,殷切地分享:他們是天主臨在於此、安慰人心的記號。在極困難及悲痛萬分的處境中,能夠成熟以對,創意無限,因為他們在子民面前作出了「勇敢與愛」的見證。

教宗關懷新冠疫情所苦國家 祈願信友的心肖似耶穌聖心

6月是特敬耶穌聖心月,教宗方濟各在天主聖三節領念三鐘經後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時,特別念及正處於新冠疫情高峰期的國家。教宗方濟各表示,耶穌聖心是慈悲的泉源,祈願眾信友的心能肖似耶穌的聖心。
看著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教宗表示,眾人的臨在標誌著義大利新冠疫情高峰階段已經結束,但是還是需要仔細遵守現行的規定,因為這些規定能幫助我們遏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大家應遵守當局的規定;教宗叮囑信徒不要過早高唱勝利,教宗思及正在與病毒對抗的國家,他表示,不幸的是,新冠疫情的病毒仍使很多人成為受害者。上周五,在某個國家,每分鐘就有1人死亡!教宗希望向那裡的人民、病患和他們的家人,以及照顧他們的人表達宗座的關懷之情。
6月普世教會特別敬禮耶穌聖心,教宗說,這一敬禮把偉大的靈修導師和淳樸的天主子民連接在一起;耶穌那人而神的聖心是我們不斷汲取天主慈悲、寬恕和溫柔的泉源。我們可通過省思福音章節做到這一點,在耶穌的每個舉止、每個話語中都感受到愛,天父的愛以及居住在我們內的聖神之愛。我們可以通過朝拜聖體做到這一點,這愛臨在於聖體聖事中。
教宗邀請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徒兩次重複誦念他從祖母羅莎那裡學到的美麗而簡短的祈禱,這禱詞是:「耶穌,請使我的心肖似祢的心。」教宗說,這樣,我們的心也會慢慢地效仿耶穌的聖心,變得更有耐心、更慷慨和更仁慈。教宗也藉天主聖三節提及基督徒生活的真諦:領受天主聖愛,接受聖神的觸動,讓天主來與自己相遇,並且信賴天主。我們要尋求天主,而天主總是先我們而行,主動尋找我們。這番話在前途未卜、惴惴不安的人們間,宛如塗抹在心靈的油膏,醫治傷口並重燃希望。

教宗強調,天主是愛。儘管世界沾染罪惡,祂仍然愛世界;即使我們犯錯、遠離祂,祂依然愛我們每一個人。天父深深愛著世界,愛到賜下祂最寶貴的獨生子來拯救世界,天主子為世人獻出生命,死而復活,與天父一起派遣聖神;因此,天主聖三就是天主聖愛,我們若能感受到天主對自己的愛,將是多麼美好。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天主聖三之安宅——童貞聖母瑪利亞,助佑我們以開放的心領受天主聖愛。

「信仰之旅」 與天主擊壤高歌

華人首部慕道班30集影音輔助教材
誠摯的邀請您善用於福音的廣揚
歷經四年耗資數百萬的—華人首部慕道班影音輔助教材「信仰之
旅」,由中華民國天主教之聲傳播協會與耶穌會共同出資,委由光啟社
製作終於在各界的期盼下誕生了。這卅集的影片共集合了12 位神父;2
位修女;4 位平信徒老師共同戮力完成。

細節請點擊上圖

信仰之旅慕道班影音輔助教材取得 …

閱讀全文

教宗關懷新冠疫情所苦國家 祈願信友的心肖似耶穌聖心

6月是特敬耶穌聖心月,教宗方濟各在天主聖三節領念三鐘經後問候廣場上的朝聖者時,特別念及正處於新冠疫情高峰期的國家。教宗方濟各表示,耶穌聖心是慈悲的泉源,祈願眾信友的心能肖似耶穌的聖心。
看著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教宗表示,眾人的臨在標誌著義大利新冠疫情高峰階段已經結束,但是還是需要仔細遵守現行的規定,因為這些規定能幫助我們遏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大家應遵守當局的規定;教宗叮囑信徒不要過早高唱勝利,教宗思及正在與病毒對抗的國家,他表示,不幸的是,新冠疫情的病毒仍使很多人成為受害者。上周五,在某個國家,每分鐘就有1人死亡!教宗希望向那裡的人民、病患和他們的家人,以及照顧他們的人表達宗座的關懷之。
6月普世教會特別敬禮耶穌聖心,教宗說,這一敬禮把偉大的靈修導師和淳樸的天主子民連接在一起;耶穌那人而神的聖心是我們不斷汲取天主慈悲、寬恕和溫柔的泉源。我們可通過省思福音章節做到這一點,在耶穌的每個舉止、每個話語中都感受到愛,天父的愛以及居住在我們內的聖神之愛。我們可以通過朝拜聖體做到這一點,這愛臨在於聖體聖事中。


教宗邀請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徒兩次重複誦念他從祖母羅莎那裡學到的美麗而簡短的祈禱,這禱詞是:「耶穌,請使我的心肖似祢的心。」教宗說,這樣,我們的心也會慢慢地效仿耶穌的聖心,變得更有耐心、更慷慨和更仁慈。教宗也藉天主聖三節提及基督徒生活的真諦:領受天主聖愛,接受聖神的觸動,讓天主來與自己相遇,並且信賴天主。我們要尋求天主,而天主總是先我們而行,主動尋找我們。這番話在前途未卜、惴惴不安的人們間,宛如塗抹在心靈的油膏,醫治傷口並重燃希望。
教宗強調,天主是愛。儘管世界沾染罪惡,祂仍然愛世界;即使我們犯錯、遠離祂,祂依然愛我們每一個人。天父深深愛著世界,愛到賜下祂最寶貴的獨生子來拯救世界,天主子為世人獻出生命,死而復活,與天父一起派遣聖神;因此,天主聖三就是天主聖愛,我們若能感受到天主對自己的愛,將是多麼美好。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天主聖三之安宅——童貞聖母瑪利亞,助佑我們以開放的心領受天主聖愛。

新冠病毒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省思

新冠病毒是本世紀人類與病毒戰爭的新考驗,在中古世紀,疫情不僅是屠城滅村,而且造成人類文明的崩毀,從黑暗期到文藝復興,長達數百年,如今雖然死傷不那麼慘重,社會文明影響不那麼廣,然而我們看得出來這疫情所造成的大災難仍然是現今世界的一個浩刼,儘管醫療已經進步到一個層次,防疫已經形成制度和共識,仍然擋不住病毒的肆虐,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完全了解病毒的特性,到底還要蔓延多久?夏天會不會完全消滅?冬天或明年會不會再來?
新冠病毒對於現代文明傷害雖不至於滅絕,然而也重創了經濟,各種活動一律暫停,有些地方醫療崩盤,疫情擴散的速度使防疫物資遠遠不足,這是我們要有的第1個省思,人與病毒戰爭進入新紀元,長期抗疫勢所難免。也就是說隨時要有抗疫的準備,從小到大都要有防疫的教育,從領導人,決策者到全民共識,都要經常提高警覺,提前部署,這次台灣防疫的成功,多少也是因為先前SARS的經驗,就因此有了警惕,政府民間、醫院社區都做了很好的配套,長期而言,這是全世界都要有的防疫概念。
防疫是對病毒的作戰,就必須要以作戰的心態去動員。作戰不但會有人犧牲性命,也會影響到許多人的權益,這是我們要有的第2個省思。這次疫情,有些國家就是在人權和經濟的考量下,所謂「佛系防疫」,爆發社區群聚感染,一發不可收拾,這損失絕對大於原來對個人行為限制、封省、鎖國等等。我們都知道,現代疫情最嚴重的影響是經濟蕭條,上至國家的GDP下降,小至許多不景氣的業者無預警歇業,造成大量失業人口,所以,在平時每一行業都需要有適應疫情的轉變可能(Convertible),和置入巿場可能(Adaptable),才是未來存活可能(Survival)之道,這是新冠疫情給我
們的第3個省思。

除了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國家、每個行業都要有應變的省思之外,整個世界要有更全面的省思,包括把世界看成一個地球村,唯有每個地方都做好環保,改善衞生才能使我們唯一的地球不再髒了,而且能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也唯有跨國公司提供防疫器材藥品,協助防疫教育給偏遠區域,疫情才不會有破口,世界各地都相互有防疫的救援、紓困和保險,那麼未來人類對病毒的作戰才有最周全的準備。
也許有人想說更精進病毒的研究和疫苗藥物的開發,加上智慧化的監測,是現代醫療必須要有的省思,然而我覺得那在上一波人類對抗毒已經努力到極致,效果還是緩不濟急。就如我在上一篇社論(580期)所提出的,疫病不是一般醫療所能對抗,就如耶穌説有些驅魔要靠祈禱和齋戒,今天新冠疫情證實了我的預測,也帶給我們對現代行蹤飄忽,沒完沒了的疫病要有新的省思,唯有全面的省思——也就是一種祈禱,才能改變我們現有的生活環境,重塑我們和病毒和平共存的生態,也是能在我們唯一的地球上永續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