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分類:教會訊息

疫情蔓延 教宗活動改直播 國內教區 多項措施作因應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升級,梵蒂岡城國公告指出,教宗主持的主日三鐘經和周三公開接見活動改為網路直播,歡迎媒體洽詢轉播,讓更多信友得以參與。
在國內各教區也發出公告,要求彌撒至少必須在通風處舉行,參與者必須全程戴口罩,並儘量保持安全距離。此外,也有多處聖堂為安全考量,停止了主日、平日彌撒及四旬期避靜等相關活動;未能參與主日彌撒者,可透過天主教之聲、光啟社及真理電台獲得所需之靈糧。
梵蒂岡聖座新聞室3月7日發表公告指出,聖父教宗3月8日的三鐘經祈禱活動,於宗座大樓圖書館舉行,而非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廣場上的信眾。三鐘經祈禱活動已由梵蒂岡新聞網進行網路直播,並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大螢幕播放;媒體可向梵蒂岡媒體(Vatican Media)申請轉播。教宗方濟各當天於談話結束後,至窗口短暫為民眾降福。公告指出,3月11日的例行周三接見活動也將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此外,3月9日起至3月15日為止,信友參加聖瑪爾大之家彌撒的活動也暫停,教宗將私下舉行感恩祭。
在國內除新竹教區停止公開舉行主日彌撒之外,其餘教區皆公告指出,鑑於城鄉堂區之差異,由本堂神父和傳協會協商彌撒之舉行。惟皆強調,無論是否暫停舉行彌撒,皆出於愛德之考量,也期盼教友依《天主教法典》1248條2項之規定,在家勤讀聖書、祈禱及頌念玫瑰經,並藉機加強家庭的福傳工作。台南教區則要求舉行戶外彌撒,花蓮教區建議超過100人之聖堂分散至不同時間參與彌撒,亦可至其他聖堂或舉行戶外彌撒。
維持舉行彌撒的堂區,各教區在公告中也都強調,進入聖堂前宜測量體溫及清潔雙手,做好消毒措施,若有發燒或呼吸道不適症狀者,不宜進入聖堂,且須儘速就醫;彌撒進行中,暫停使用聖堂內公用的禮儀經書或聖歌本,以播放PPT或專注聆聽方式參禮。聖堂公共重點場所如:走廊、告解亭、座椅、廁所、兒童遊戲場、垃圾存放間、電梯等處均應妥善清潔消毒。
為滿足教友參與彌撒之所需,除天主教之聲直播主日彌撒外,新竹教區主日由李克勉主教等神長主禮直播彌撒,台中教區則直播主教座堂之主日彌撒,讓居家隔離、身體不適、長期患病等無法前往教堂的教友,可選擇觀看彌撒直播參與彌撒,並虔敬神領聖體。
各教區相關重要活動及四旬期禮儀,台北總教區聖週四司鐸日暨祝聖聖油彌撒,僅邀請神長及修士們參與。嘉義教區也限額參加,特請無法參與的修女、教友們在會院或家中為司鐸祈禱,獻上祝福。其餘教區也以簡單方式舉行司鐸日禮儀。新竹教區慶祝60周年彌撒,待疫情過後由李主教親至各鐸區主禮慶祝彌撒並頒發全大赦。高雄教區3月21至22日原為堂區慶祝教區成立60周年開幕禮,改以影片共享。台南教區取消3月28日的真人苦路。
其餘教區及堂區各相關活動之舉行,請教友密切注意公布的訊息,並以適當方式轉傳連絡。

檢疫與防疫

自從武漢爆發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來,為防止疫情繼續向外擴散,在1月23日宣布封城。隔日,本應是熱鬧快樂的除夕夜,整座城市瀰漫著詭異的寧靜,街上店家都關門,連隨處可見的公安也不見人影,彷彿遭受世人遺棄一般。大年初一走春慶祝新年的傳統,演變成憂心忡忡地衝到藥局,電視、廣播、手機都是關於防範病毒入侵的訊息。封城後第5天,世界各國政府相繼撤僑與斷航。因疫情延燒嚴重,大陸許多省及地方城市紛紛實施「封閉式小區管理」的封城措施,嚴重的地區實施「戰時管制」防止疫情蔓延。
其實台灣在1月15日疾病管制署已正式公告武漢肺炎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依法必須通報,並於20日成立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女台商20日從武漢返台下機後,立即通報身體不適,由機場防疫人員安排就醫;21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隨即隔離治療,成為台灣第一個確診病例。23日防疫指揮中心提升為第二級,由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擔任指揮官,挺身第一線防疫。2月4日宣布首批自武漢包機返國的民眾,已經全數安置完畢,後續將嚴格隔離檢疫14天。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階段性任務已告一段落,後續將會對隔離民眾進行檢體採檢與健康照顧,相信對整體防疫會有幫助。
我們從電視媒體的報導中看見口罩、酒精短缺的問題,甚至搶購衛生紙、泡麵等社會亂象,這說明了有些人的擔憂焦慮、驚惶恐懼;尤其是在不了解防疫措施的情況下,人心不安的氣氛彷彿一股旋風席捲著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日本來說,東京大約有一半左右的行人都沒戴口罩。反觀台灣,因經歷過SARS的衝擊,幾乎人人都想戴上口罩,發生大排長龍購買口罩的現象。因此,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特別在社會大眾的生活中,應宣導正確的防範並落實具體的安心作為。

台灣地區主教團於1月30日公布了參加彌撒和領受聖事的注意事項,呼籲教會全體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也邀請大家為疫情消弭祈禱,並於彌撒後誦念2月7日公布的禱文。目前正值教會禮儀年四旬期,其精神在於實踐愛德,藉由刻苦守齋、犧牲奉獻、祈禱念經等善工,為準備慶祝耶穌復活節,分享主賞賜的恩寵與喜悅。我們不妨從檢疫的角度自我檢查反省,耶穌說:「不是從人外面進入他內的,能污穢人,而是從人裏面出來的,纔污穢人。……因為從裏面,從人心裏出來的是些惡念、邪淫、盜竊、兇殺、姦淫、貪吝、毒辣、詭詐、放蕩、嫉妒、毀謗、驕傲、愚妄:這一切惡事,都是從內裏出來的,並且使人污穢。」(谷7:14-23)
在此防疫時期,除了應積極配合政府與教會公布的相關措施規定之外,我們也可以將防疫工作的精神,套用在四旬期愛德運動的靈修功課上;以善工、克苦同心合力地防疫,因相親相愛,使別人認出我們是基督的門徒。(參若13:35)祈禱:「口水少一點,鼓勵多一點。將好意與善念從心底散發出來,用溫暖與包容來消弭疫情。」
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和病人之痊,為我等轉求。

聖灰禮及四旬期禮儀的提醒事項

聖灰禮及四旬期禮儀的提醒事項

敬愛的神父們,平安!
因「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尚未獲得改善,原訂2月26日舉行的聖灰禮儀及四旬期公拜苦路儀式,敬請本堂主任司鐸視各堂情況,與傳協會共同商討決定是否仍繼續舉行或以何種形式舉行。聖週四聖油彌撒將另行公告。防疫措施以政府發佈為標準,亦需考量大眾的健康安全,並以天主之愛與公義的態度彼此勸勉。

若有教友擔心無法至教堂參與彌撒及公拜苦路禮儀,或可建議參考教會相關傳播單位Youtube視頻,如:(進入Youtube後搜尋下列「」內名稱)

1. 「真理電台」:內含〝主日講道〞、〝教宗紀實〞、〝教會活動與新聞〞及其他。 https://www.youtube.com/user/tianzhuOrg/playlists
「真理電台2」:內含〝線上苦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hAbft8s50M&list=PLnBieANZEiwJeZh9xadHLWtkh3OLem_W-

2. …

閱讀全文

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

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
聖堂裡孩子的哭聲是美好的講道

1月12日主受洗節,教宗為32位新生嬰兒付洗。教宗強調,為孩子施洗是「一種正義行為」,使孩子在聖神的德能中獲得保護和成長。
教宗於主受洗節當天上午在西斯汀聖堂為32名新生嬰兒施行聖洗聖事。他在彌撒中即席講道,強調為孩子施洗是一種正義行為。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聖洗聖事中給了他一份寶藏,在聖洗中給了他一份保證,即――聖神。孩子接受洗禮後,充滿了聖神的力量:聖神會在他的一生中保護他、援助他,這就是在小的時候施洗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在聖神的德能中成長,這是今日我願意留給你們的訊息。
今天,你們帶著孩子來領受聖洗,讓他們心中充滿聖神。你們要照顧他們,使他們在聖神的力量和光照下成長,並藉著要理,以及你們在家中給他們做出來的好榜樣,來幫助、教導他們。」
教宗叮囑嬰孩的父母親,如果孩子開始哭鬧,不要恐慌,因為他們不熟悉西斯汀聖堂,不習慣在這樣一個有點熱的環境中,以及不習慣像今天這樣穿著節日的服裝,這些都可能使他們感到有點不舒服。
教宗親切地說:「不要恐慌!讓嬰孩們放聲哭喊。如果孩子哭鬧,或許是因為他們感到熱了,或許是餓了,那麼,你們就在此安心地餵哺他們。去年我也說過,他們之間有一種『合唱』的感應度,只要一個開始哭鬧,另一個就會隨之響應,音樂會就開始了。當孩子在聖堂哭鬧時,這是一個美好的講道;你們盡量讓他們感到舒適,我們可以繼續這禮儀。」
如同教宗所說的,嬰兒出生即屬「家庭團體」,如果父母本身又是教友,這個家庭也就是一個「基督徒的團體」、一個「教會的小團體」;在基督徒的家庭裡,父母有義務幫助孩子們認識天主、認識教會的信仰,親身體會天主對每個人的愛和照顧。當然,父母自己應該首先認識天主、認識教會的信仰,親身體會到天主的愛和照顧,才能夠陪同孩子走上天主的道路,也才能如經上所說:「全家領洗了。」(宗10:48及16:34)因此,每年都有羅馬教區的嬰兒在主受洗日時幸運地由教宗為他們付洗,今年更有羅馬教區在內的32位嬰兒接受教宗為他們付洗。 …

閱讀全文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在《宗徒大事錄》中有句話:「土人待我們非常友善」(宗28:2)成了合一祈禱會的主題。
今年我們祈禱的焦點放在馬爾他教會,她位於地中海中部,北距西西里島90公里。聖保祿宗徒在前往羅馬的旅途中,因為船難而滯留在此,他曾在此島做短暫福傳,馬爾他人因而有機會接受了基督的福音;聖保祿宗徒曾遇非常恐怖的海上風暴,來到這陌生的島,岸上居民非常真誠地接待船上的276名乘客,在《宗徒大事錄》第27及28章經文中,提到聖保祿宗徒在馬爾他島的境遇及福傳事工,特別肯定了馬爾他人的友誼及愛德表現。
2020年基督徒合一運動週的祈禱資料,因此就由馬爾他教會所預備的。馬爾他島民面對遇船難者的熱情款待、友善的行為都成為我們的楷模,願我們彼此之間因著基督徒合一祈禱,也把馬爾他人對異族展現仁愛與尊重的精神發展開來。
今年的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是從1月18日至25日,在全球各地舉行,全世界的教會一起為馬爾他地區及所有的基督徒合一而共同祈禱。 熱情好客是我們尋求基督徒合一非常重要的美德,這種做法使我們對需要幫助的人更加慷慨。
這一些對聖保祿宗徒和他的同伴,雖然還不認識基督,但是由於他們非常友善,才使不合一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基督徒的合一不僅可以透過我們的彼此款待、熱情好客而表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可以藉此將愛分享給那一些與我們有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和信仰的人們。
我們剛慶祝過「主顯節」,基督是我們的光和指引,若沒有基督的光來指引,我們就將迷失方向。當基督徒看不見基督時,他們會懼怕,並彼此產生隔閡。基督徒合一運動必須常受到基督之光的照耀。此外,在教會外面有許多良善的人無法看到基督的光,因為在基督徒不合一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清楚反映基督的光,有時候甚至完全遮住真光;當我們尋求基督的光照時,我們彼此親近,更清楚地反映這道光,真正成為世界的光,基督的標記。
馬爾他島上居民提供的實際照顧,使受到海上風暴的創傷和衝擊後,那些被沖擊到岸上的人,因而感受到非比尋常的善意,這種善意證明我們有共同的人性。福音教導我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參瑪25:40)當我們對軟弱無助的人提供幫助時,我們的心與天主的心更加契合,因為窮人在天主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
接納外地人,無論他們是屬於任何其他文化或信仰、移民或難民,就是同時愛基督本身,如同天父去愛他人一樣。作為基督徒我們蒙召踏上信仰的腳步,以天主無所不包的愛德,向那一些我們本性難以去愛的人伸出援手;配合我們的合一祈禱,實際的愛德行為更能感動人心。
今年在台北市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於1月18日周六上午10時開始,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台北救恩堂舉行,而前一天17日周五晚上7時30分,在基督教台灣信義會信義堂也舉行了泰澤祈禱會,主要意向是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嘉義地區的基督徒合一祈禱會,今年輪由基督教長老教會承辦,在1月19日周日下午3時,在嘉義縣竹崎鄉鹿滿基督長老教會舉行,至於其他各教區都會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與其他的基督徒舉行合一祈禱會。 …

閱讀全文

1 月福傳意向 為促進世界和平

願基督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及所有善心人士,都能促進世界的正義與和平。

友愛當然也包含兄弟姊妹之間的多樣與差異性,即使他們是因血源關係而具有相同的天性與尊嚴。宗教的多元性正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正確的態度不是強迫統一,也不是調解合併。我們被召成為信徒,要做的是致力於所有人的平等尊嚴,因創造我們的慈悲天主之名;也因祂的名,我們必須設法調解衝突,並在多元中的彼此友愛。在這裡,我再次重申天主教會的信念:「如果我們拒絕對待任何依天主形像所造的人如同手足,就無法真正地呼求天主,因祂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
然而,我們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如何在這個人類的大家庭中相互照顧?如何滋養不是理論而是真實的友愛?如何在個人所屬團體的名義下,包容而非排斥另一方呢?簡而言之,宗教如何成為友愛的渠道而非分隔的障礙?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共同建設未來,否則不會有未來。宗教尤其不能放棄在人民與文化之間溝通的迫切任務。當前宗教應當勇敢、無畏與毫不虛假,更積極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以幫助人類的大家庭,加強和解的能力、加深希望的願景,並指出具體的和平路徑。
世界宗教還承擔著提醒我們的任務,即貪婪牟利會使人心變得死氣沉沉,而當前的市場法則,要求一切都要即刻,卻無益於相遇、對話和家庭,而這些都是生活的基本面,需要時間和耐心。宗教應該是最弱小者的聲音,這些人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兄弟姐妹;宗教也應該站在窮人的那一邊;應該要在衝突時保持如兄弟般的警戒;應該要向人類發出警告,面對不公義時不要閉上眼睛;永不要讓自己聽任世界上的許多悲劇發生。

(節錄自2019年2月4日 教宗牧靈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跨宗教交談聚會)